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的生活化转化策略研究
刘霞
长清区实验中学 250399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知识的现实关联性和实践导向性,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学生价值观形成、法律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实教学中仍存在教材案例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案例生动性不强、启发性和探究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课堂育人实效。因此,探索教材案例生活化转化的有效策略,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质量、实现新课标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教材案例生活化转化展开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一、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的基本要求与现实意义
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提出了突出生活化、实践性、探究性和时代性的基本要求。案例不仅要涵盖社会热点、时代变化和法律实践,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成长经历,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实现价值观的认同和行为的内化。教材案例生活化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共鸣感,还能促进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提升思辨能力与道德判断力。生活化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法治理念、道德规范、法律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觉行为,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通过生活化案例引领,学生不仅能够认知社会规则、增强法律意识,还能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处理问题、表达观点、解决冲突,促进健康人格和公民意识的养成。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生活化转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课标高度重视教材案例的生活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首先,教材案例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部分案例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次,案例情境设置缺乏多样性与真实性,侧重于理想化场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和社会复杂性。再次,案例探究性与开放性不足,未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多角度分析,导致课堂互动性和体验性不强。部分教师对案例生活化转化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存在简单讲解、机械提问等现象,未能深度挖掘案例的教育价值。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生活化转化的策略
针对现实问题,教材案例生活化转化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扣时代脉搏,服务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首先,强化案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对接,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和成长经历,如校园人际交往、社会公益活动、家庭矛盾化解、网络行为规范等,将抽象理论具体化、情境化。其次,结合社会热点与时代变化,及时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素材,如公共卫生事件、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环境保护等,增强案例内容的时代感和社会性。第三,创新案例呈现方式,鼓励采用视频、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辩论等多元化形式,提升案例教学的体验性和参与度。第四,鼓励教师因地制宜,自主开发和改编生活化案例,结合本地社会发展、学生成长背景和社区资源,增强案例的本土特色与针对性。第五,完善案例探究与评价机制,设计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辩证思考和自主表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持续学习动力。
四、生活化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成效与优化建议
生活化案例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一方面,生活化案例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现实联系,使道德法治教育变得生动、有温度。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角色代入,更易理解道德规范、法律制度和公民责任,促进价值观的认同与行为的自觉。另一方面,生活化案例提升了课堂的探究性和互动性。学生在案例讨论、分组辩论、情景再现中,学会多角度思考和理性表达,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生活化案例推动了家校社协同,丰富了课程资源和育人环境,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进一步优化生活化案例的应用,应加强案例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完善教研支持和评价激励机制,提升生活化案例开发与应用水平。
五、生活化案例转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生活化转化应继续深化。一是加快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发智能案例库,实现案例资源的智能推送与个性化应用。二是推进课程与社会深度融合,充分引入社会实践和公益项目,将学生的生活实践纳入案例教学全过程。三是完善课程资源多元供给机制,促进校际、区域间案例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案例资源“活起来”。四是强化教师专业培训与课程创新能力,形成以学生成长为导向、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案例开发与应用体系。五是持续优化评价体系,将生活化案例的教学成效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有机结合,形成过程性、发展性、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从“教材知识”向“生活智慧”的转变,更好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的生活化转化是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以生活化为核心导向的案例转化策略,有助于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实践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今后,应持续深化教材案例的生活化转化,完善资源供给、机制创新和多元协同,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莉 .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生活化转化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3, 43(8): 71-75.
[2] 陈斌 .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22, 36(9): 52-55.
[3] 李婷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反思 [J]. 中学教育 , 2023, 39(6): 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