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耿志勇

21072619870915331X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的应用,详细分析其在决策、设计、施工及竣工阶段的具体作用,揭示编制人员素质不足、编制方法滞后、阶段协同性差及动态管理缺失等现存问题。针对性提出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编制方法与依据、强化阶段协同管理及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优化策略,旨在提升概预算编制质量,助力建筑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与有效控制。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用分析;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金额持续攀升,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工程造价管理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现投资目标的关键环节。而概预算编制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基础工作,凭借其对项目各阶段成本的预估与规划,为投资决策、设计方案优化、施工成本控制以及竣工结算等提供重要依据,对工程造价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的应用分析

1.1 决策阶段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投资估算作为概预算编制的重要内容,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投资估算需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等因素,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指标估算法等方法,对项目所需的总投资进行初步预测。准确的投资估算能够帮助投资者判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合理确定投资规模,避免盲目投资。

1.2 设计阶段的应用

设计环节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口,概预算编制工作在设计环节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设计概算是根据初步设计的图纸资料和概算定额(概算指标)而编制的,可以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方案设计的经济指标与造价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设计方案,在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例如,在设计某住宅项目时,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装修标准而编制了设计概算,发现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项目成本略高于使用砖混结构,但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空间利用高以及抗震性好的优势,通过合理优化装修方案后,控制造价的同时提高了项目的品质。

1.3 施工阶段的应用

概预算编制为施工阶段工程成本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施工企业在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基础上,依据施工图预算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中材料的采购计划,以实现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工程变更索赔问题,概预算编制对工程变更费用的计算、索赔处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1.4 竣工阶段的应用

竣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竣工结算编制是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最后一道环节。竣工结算以施工合同、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签证等为依据,对工程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完整、正确地计算。竣工结算的准确性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都有直接关系,通过对竣工结算的审核,能够有效及时发现问题改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造价偏差,正确地确定工程造价。

二、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编制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少数概预算编制人员专业储备不足,不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规程、材料性等,导致编制不规范,在计算中存在工程量错误、定额套用不合规定。对于一些复杂结构工程量在计算时由于对施工工艺不了解而出现漏算、错算的情况。一些编制人员不负责、不谨慎的工作态度,工作中马马虎虎,对数据审核不到位,也会造成概预算编制工作出现纰漏。

2.2 编制方法与依据滞后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中的定额标准及计价规范更新过慢,无法跟上市场价格变动、建筑业行业发展的变化步伐,定额的材料价格和人工单价部分不能有效反映市场真实的价格数据,使得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形成较大误差,部分编制方式较为保守,缺乏时效性和多样性,无法满足当前建筑工程多样化、复杂化等的发展特点。

2.3 各阶段协同性差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决策、设计、施工、竣工)之间缺乏信息交换与协调沟通,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连贯性。设计环节中只关心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忽视工程造价的控制,导致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的调整增加,进而导致概预算本身失去了可指导性;在施工环节,施工方、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与联系,对工程变更的处理缺乏及时性,导致概预算与实造价产生较大偏差。

2.4 动态管理缺失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因市场价格波动、工程变更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工程造价较大的变动,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缺少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工程具体情况调整概预算。

三、优化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3.1 加强编制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概预算编制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邀请专家进站集中讲解新的定额标准、计价规范、新的施工工艺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等内容,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的整体专业能力。加强考核激励机制的完善,使概预算编制质量和编制人员绩效考核挂钩,对工作业务能力强、概预算编制成果质量高的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工作不负责、概预算编制质量低的人给予适当的惩罚,促使概预算编制人员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2 完善编制方法与依据

加快定额标准与计价规范的完善更新速度,建立定额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反映市场价格水平波动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借鉴国际先进的计价方法与经验,针对我国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创新概预算编制方法,提升编制方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建立建筑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市场材料价格信息,为编制人员提供准确价格参考,提高概预算编制准确性。

3.3 强化各阶段协同管理

建立项目各参建单位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各参建单位之间、决策、设计、施工和竣工等阶段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建设单位要统筹投资决策人员、设计人员和概预算人员共同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比选工作,确保设计方案既要功能满足又要造价合理。项目施工阶段,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要开展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工程变更和索赔,确保概预算与施工造价一致。

3.4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概预算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工程实施过程定期对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及工程变更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概预算。制订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确定工程变更审批程序、费用计算方式等,严格工程变更费用的确定和动态调整。

结语

概预算编制贯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全流程,在各阶段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编制过程中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方法依据滞后、阶段协同不畅及动态管理缺失等问题。通过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编制体系、强化协同管理及构建动态机制等策略,可显著提升编制质量与造价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金平.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2):88-90.

[2]徐婷婷.概预算编制在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居业,2025,(01):192-194.

[3]施力操.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散装水泥,2024,(06):218-220.

[4]马晓朋.概预算编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