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形势下企业计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作者

王荣

150121198911100720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全球化供应链与多元化消费需求背景下,企业生产环节的物理量、化学量及生物指标的精准测定成为保障产品合规性与稳定性的核心环节。计量控制通过建立可复现的测量基准,为生产设备校准、污染物监测及包装规格控制等关键活动提供支撑,从而降低人为误差与系统性风险。随着国际贸易标准的趋严,深化计量控制与质量安全体系的融合,不仅是企业应对监管要求的必然选择,还是构建可持续供应链的重要基础。

1 计量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核心作用

1.1 质量控制的关键基石

计量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重要手段。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用量、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以及成品的检验等环节都依赖于准确地计量。例如,在化工企业中,原料的配比精度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稳定性,通过精确的计量设备和严格的计量管理制度,能够保证每一批次产品的质量一致性,降低次品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 成本控制的有效工具

精准的计量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成本的精细化控制。一方面,通过合理计量原材料的消耗,企业可以准确核算单位产品的成本,发现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另一方面,在能源计量方面,对水、电、气等能源的精确计量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找出能源消耗的瓶颈环节,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生产效率提升的保障

计量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效率密切相关。高效的计量检测设备和科学的计量管理流程能够缩短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时间和等待时间,加快生产节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人员工作效率。例如,在汽车制造企业中,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计量检测生产线,能够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市场对产品数量的需求,增强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

2 新形势下企业计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是确保数据资产能够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制定全面的数据资产管理政策,明确数据资产在收集、存储、处理、使用和保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和规范。这些政策应涵盖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每一阶段的数据处理都符合企业的运营需求和合规标准。与此同时,企业应实施完善的数据治理框架,明确数据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这种治理结构能够确保各部门在使用数据时有明确的责任和权限,避免数据滥用或信息孤岛的产生。通过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企业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此外,企业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措施,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潜在的网络威胁,确保数据资产的安全性。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保障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持续利用数据资产创造价值。

2.2 测量设备使用

在测量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定期开展量值溯源,针对多种类型的测量设备,动态检定其计量特性,综合判断是否与行业使用标准一致。在量值溯源环节,应集中有待检定的测量设备,并与检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要求机构严格检定和校准不同类型的测量设备,同时结合检定和校准的相关数据,制定完整的证书。分析量值溯源核心事项,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周期性检定校准的实际范围,同时高质量控制检定校准周期,制定行之有效的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校准方案。具体来看,在重点分析计量检定实验室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管理的细节中,应明确其关系,工作人员应收集整合测量设备的测量值,随后严格执行现有行业计量规范,流程化开展检定工作,计量标准分为不同级别,需要按照各个标准分别上报检定机构,直到与国家级规范相一致,围绕测量设备的量值,构建完善的检定或校准链,结合测量设备应用情况,探索设备测量值与国家计量基准量值的内在联系,实现量值溯源的目标。

2.3 加强计量人员队伍建设

重视计量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招聘具有计量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充实到计量工作岗位,定期组织计量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建立计量人员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计量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立计量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对在计量技术研发、计量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或团队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充分调动计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计量人员职业晋升通道,将计量工作业绩与个人职业发展挂钩,为优秀计量人员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例如,对于在智能计量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计量人员,给予优先晋升职称或提拔到管理岗位的机会。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计量人才,从而构建一支具备高素养的计量专业人才团队。

2.4 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

打造企业计量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各级机构之间的信息高效共享与业务在线协同。通过该平台,供服中心能够实时上传计量设备运行数据、客户计量服务记录等信息至省级计量中心,省级计量中心也可在平台上发布计量管理政策文件、技术标准以及工作任务安排等。同时,平台具备数据分析与预警功能,能够对计量数据异常、设备故障隐患等情况进行自动分析与预警,并及时推送至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借助信息化支撑平台,打破传统管理层级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企业计量管理业务的无缝对接与高效流转,进一步提升企业计量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2.5 计量技术创新平台搭建

构建企业计量技术创新平台,整合企业内部研发资源、高校科研力量以及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在平台上致力于开展计量技术领域的前沿探索、关键技术的突破研究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示范等核心工作。例如,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计量网络优化研究,提高计量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计量数据分析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现计量设备的智能运维与管理。通过构建创新平台,推动企业计量技术的创新发展进程,并加速成果的转化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量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安全生产以及能源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应将计量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变化,推动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马 倩 . 企 业 计 量 管 理 工 作 的 作 用 和 改 进 分 析 [J]. 现 代 经 济 管理 ,2021,57(4):57-60.

[2] 翟慧雅 . 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及要点 [J]. 南方农机 ,2019,50(18):242.

[3] 钟旭坚 . 浅论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计量管理 [J]. 机电工程技术 ,2019,48(8):263-265.

[4] 吴 喜 军 . 论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中 计 量 管 理 的 重 要 性 [J]. 中 国 标 准化 ,2018(14):168-169.

[5] 曹媛媛 . 计量检定规程管理标准化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J]. 中国标准化 ,2019(10):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