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的首次验收合格率

作者

廖启兵

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旨在就一次验收合格率的提高,提高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的意义和重点措施进行探讨。预制PC构件的精准安装定位成为施工质量的核心控制点。框架剪力墙结构因构件节点复杂、安装定位精度要求高,传统测量及施工方法易受交叉作业干扰,导致累计误差超限、返工率高等问题。为使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工程质量得到一次全面提升,达到1次验收合格率的提高,制定了严格的施工标准和规范,强化了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实施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加强了现场管理和监督。

关键词: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检查验收和质量管理合格率

引言

在建筑领域作为重要一环的是竖向预制构件,它的安装定位工程的好坏,对整体项目的安全、稳定有着直接的冲击。然而,目前竖向预制的构件在安装定位过程中,由于没有经过很好的验收,在后续的施工、维修中,不仅给后续的建设和维护增加了难度,而且安全质量隐患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因此,提高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的实用性和迫切性,是一次一次验收合格的率是非常重要的。

1.提高一次验收合格率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意义

1.1工程质量与安全保障

在建筑工程中,竖向预制构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它的安装定位的好坏与整体工程的稳健性、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安装定位一次验收合格率,是指在保证构件使用过程中受力不均、空间变形、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错台等问题,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同时,更有效地控制室内空间精度,减少可能存在的缺陷。

1.2成本控制与资源利用

提高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一次验收合格率为可减少不合格构件的产生,避免后续拆建、重建、维修等额外费用支出,同时,提高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一次验收合格率。同时,合格率的提高还可以减少人力、物资等资源的浪费,使建设过程变得高效起来,节约起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将积极地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

1.3建筑行业声誉与市场竞争力

施工单位业务水平及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对一次验收合格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对建筑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顾客对那些能提供高品质项目的企业,往往会比较倾向于选择。企业通过不断提高垂直预制构件安装定位合格率、吸引更多客户及项目合作机会等措施,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2测量定位难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现场检查分析偏差主要原有定位偏差和交叉作业影响。

定位偏差包括:

平面偏差:全站仪对中误差(±2mm)与钢尺温度变形(1.5mm/10m/10℃);

层间轴线传递累计偏差(实测达8mm,超规范限值60%)。

标高偏差:标高基准点因混凝土浇筑而发生位移;

下垫块不均引发构件安装面标高波动(±3mm)。 交叉作业影响:

过程冲突:钢筋绑扎、支模等作业遮挡视线进行测量;

震动影响:吊装作业震动或交叉施工碰撞导致定位后偏移(最大位移3mm);

定位保护:吊装作业人员或交叉作业人员质量意识不足,定位后固定不牢和作业踩踏严重。

3一次验收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合格率提高措施

3.1测量精度控制关键技术

通过建立三级控制网来提升整体控制精度:一级控制网(场区基准):使用全站仪设置十字主轴控制桩,精度达到±2mm,并且配备可拆卸的钢护罩以防止机械损坏。二级控制网(楼层传递):通过激光铅垂仪垂直投测轴线(预留Φ150mm投射孔),精度±3mm,孔洞加盖钢板防护,预留投射孔应充分考虑现场作业环境避免放样或检查时基准线和参考线被遮挡。三级控制网(构件定位):基于施工图纸计算标示构件边线坐标,全站仪放样后弹设墨线,允许偏差±5mm,辅以施工白图记录安装参数。

定期检查和纠正仪器的使用,包括: 全站仪:进行2C误差、指标差校准(误差≤2″);

激光扫平仪:校验水平精度(≤±2mm/30m); 钢尺:送检后按温度修正公式ΔL=0.012×(T-20)×L标定(T 为现场温度)。

3.2交叉作业影响规避

3.2.1工艺模拟优化:施工层预先划分测量区,吊装区,校正区,作业时序动态调整;然后按照安装顺序生成现场优先配件单,避免现场堆砌对计量造成影响;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交底和监督工作,强化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避免安装后发生磕碰现象的发生。

3.2.2时空分区管理

窗口期制度:每循环首日前1个小时设为“测量专属时段”,暂停非测量作业,07:00-08:00视线效果较好为测量窗口期,宜进行主轴线投测作业,使用激光铅垂仪将首层基准点垂直投射至施工层,闭合差≤3mm,并在上一施工楼层测设的基准线进行检核;检核无误后在施工楼层弹设“十字”主控线(线宽≤1mm),并对弹设的主控线采用钢尺量距进行再次检核,检核无误后喷涂红色油漆标记,注明主要控制数据包括轴号、偏移数等。

3.2.3流水线作业:采用“放线→吊装→校正→验收”四步循环流程,单层作业周期可缩短1.5h。

3.3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为对安装定位工程实施全过程监控检查,关键是设置若干个质量验收节点。安装定位线的测设、安装定位设备的调试、安装定位作业的实施等各个关键环节都要涵盖在这些节点上。通过在每个节点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测及现场观测,从源头上减少了不合格操作的可能性,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达到质量控制标准。多种检测手段可以用来保证安装定位质量的一致。一是定位辅助线量距,钢尺量距、激光测距仪量距等,二是对已安装定位的构件进行房间内部净空检查,可采用激光测距检查;三是利用激光水平仪和水准仪进行对安装构件的标高进行全面检查;四是通过外墙垂线检查上下楼层构件偏差。这些方法都能保证安装定位准确无误,使偶然性误差降低。能够早期发现潜在问题,防止进一步扩大质量隐患,这些检测方法都是十分有效的。

3.4加强现场管理与监督

可由经验丰富的勘测人员、质检员、施工管理人员等组成专门的现场管理队伍。班组上下联动,协调施工,确保各环节管控得当、管理到位。测量人员负责对整体安装定位进行测量,监督施工质量的是质检员,施工现场作业交叉的工序和安全管理则由施工管理人员负责,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将使施工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得到保障。并且,工地管理组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到工地进行巡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施工中存在的作业不规范、操作失误、碰撞等问题,通过巡检及时发现,做到早整改、早整改,降低作业不合格风险。

3.4加强现场管理与监督

可由经验丰富的勘测人员、质检员、施工管理人员等组成专门的现场管理队伍。班组上下联动,协调施工,确保各环节管控得当、管理到位。测量人员负责对整体安装定位进行测量,监督施工质量的是质检员,施工现场作业交叉的工序和安全管理则由施工管理人员负责,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将使施工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得到保障。并且,工地管理组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到工地进行巡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施工中存在的作业不规范、操作失误、碰撞等问题,通过巡检及时发现,做到早整改、早整改,降低作业不合格风险。

结语:

在对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定位一次验收合格率的研究和提高过程中,大家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感触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对工作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吸取经验教训,使安装定位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通过班子的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楼房而不懈努力,为促进建筑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王建国.BIM技术在预制构件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21,50(8):45-49.

[3]李志强.装配式建筑测量误差分析与控制[J].测绘科学,2022,47(3):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