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需儿童融合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研究
杨晓梅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示范幼儿园 722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殊儿童(特需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融合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特需儿童融合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以期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特需儿童;融合教育;家园共育
融合教育是一种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将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教育的模式,其理念是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提供一个共同的学习环境,使特殊儿童能够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成长。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特需儿童的融合教育尤为关键。家园共育模式则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参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培养,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全面的成长环境。
一、融合教育与家园共育模式概述
(一)融合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融合教育是一种旨在将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放在同一教育环境中进行教育的模式,它强调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在融合教育中,特殊儿童有机会接受与一般教育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融入社会。
(二)家园共育模式的定义与重要性
家园共育模式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参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培养,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全面的成长环境。这种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特殊儿童的综合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幼儿园特需儿童融合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进修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幼儿园特需儿童家园共育模式成功实施的核心要素。为了确保特殊儿童能够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教师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进修,以便深入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学习障碍及社交需求。这种培训不仅涵盖了特殊教育的基础知识,如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理论、行为管理策略等,还着重于教授教师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及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来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由专业机构组织的特殊教育研讨会或工作坊,学习如何运用视觉辅助工具帮助视觉障碍儿童阅读,或是如何采用结构化教学方法来增强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此外,教师还需掌握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制定和执行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计划,以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特殊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还能够促进家长对融合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共同推动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需求,更是实现家园共育、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支持
根据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是确保他们在融合教育环境中获得适当支持和指导的关键步骤。每个特殊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因此,教育计划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
例如,对于一名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儿童,教育计划可能会侧重于提高其注意力集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采用奖励制度、时间管理技巧以及结构化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而对于一名有语言障碍的儿童,教育计划则可能更多地关注语言训练和沟通技巧的发展,如使用图片和符号辅助表达,以及进行一对一的语言治疗。
(三)改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为了确保特殊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能够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和最佳的学习体验,提供适用于他们特点和需求的教具、材料以及个别化的教育辅助设施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具和材料,它们旨在满足特殊儿童在学习上的特殊需求,促进他们的认知、感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例如,对于视力障碍的儿童,我们可以提供带有凸起文字的图书和教具,以及音频描述材料,帮助他们通过听觉和触觉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听力障碍的儿童,则可以配备高质量的助听器,确保他们能够清晰地听到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交流,从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创造一个既安全又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氛围。这包括了调整教室的布局,确保特殊儿童能够方便地进出和移动,以及提供充足的自然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色彩、光线和装饰元素来增强教室的视觉吸引力,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家庭支持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为了确保特殊需要儿童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关爱,制定针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支持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计划旨在通过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家长更深入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特殊需求,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具体而言,支持计划可能包括定期的家庭访问,由专业的教育顾问或心理咨询师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家庭环境、孩子的日常表现以及家长在教育和照顾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基于这些信息,教育顾问可以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建议,如如何在家中创造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环境、如何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等。同时,心理咨询师则可以为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因孩子特殊需求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例如,对于一名有自闭症倾向的儿童,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制定一个包含社交技能训练、语言发展和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和正面强化等方法来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而在家庭,家长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这些技能训练,如与孩子进行简单的对话、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等。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共同为孩子的未来努力。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支持和合作,我们可以为特殊需要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支持和富有成效的成长环境。
三、结语
幼儿园特需儿童融合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是一种有益于特殊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通过与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特殊儿童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然而,为了成功实施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经验,教学资源和环境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同时,家长和社会也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只有实现家庭和幼儿园的共育共同努力,才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淑女.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家园共育的思与行[J].新课程(中),2019(12):226.
[2]吴海燕.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需要儿童家园共育如何开展[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