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细工的现状与传承研究
赵祎 赵睿 李文浩 王梓燚 冉玲瑜
西京学院 陕西西安,710123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金银细工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与传承问题。通过对金银细工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市场价值进行分析,阐述其传承方式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传承发展策略,以期为金银细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银细工;非遗技艺;传承
一、引言
金银细工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以金、银等贵金属及各类天然宝石为原料,运用多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首饰品、器物、摆件等,在历史长河中曾为皇室贵族所钟爱,也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金银细工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传承与发展问题亟待解决。研究金银细工的现状与传承,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银细工综述
(一)历史沿革
我国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它在青铜器传统浇铸工艺上逐步发展,至今有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在东汉时期,掐丝、累丝、炸珠、焊接、镶嵌等精细工艺已基本成熟,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完善,相关工艺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准。特别是明代以后景泰蓝工艺的引入,更是让金银器作品增添了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二)文化内涵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之一,金银细工技艺不仅是科学遗产,更承载着技术基因。它巧妙地将技术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堪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技艺在传承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展现出时代的创新性。同时,它也体现了文化与时代的发展脉络、社会的需求变化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金银细工的纹饰、造型等元素,无不蕴含着时代的审美情趣和愿望。此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金银细工也运用它的民族性、艺术性进行跨国交流。
(三)市场意义
传统金银细工深深融入百姓日常,衣食住行皆有其踪迹,涵盖工艺品、首饰品、日用品等;受众广泛,达官贵人与普通民众皆为其拥趸。从工艺摆件到银壶,再到首饰,每一件作品都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既满足生活所需,又滋养精神世界。历经唐至清一千多年发展,其制作工艺愈发精湛。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手工艺成为社会发展重要助力,在出口、工作及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贡献卓著 。
三、金银细工的传承
(一)师徒传承
这是金银细工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师带徒和父子相授两种形式,这种传承方式延续了传统且相对固化的模式。师徒传承不存在标准的教学大纲和方法,按学生接受能力确定基础周期,根据师傅的技艺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一对一传授,与生产实践结合,但缺点是传承风格较为一致,具有一定闭塞性。
(二)院校教育
传统手工艺人为了推广手工技艺,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等进行技艺的传授和展示,例如进行专项培训和授课等,展示錾刻、花丝、掐丝珐琅等。然而,学生通常难以深入掌握技术手法,而注重和现代技艺相结合。
四、金银细工的现状
(一)传承问题
传统师授徒承方式受限于封闭性和风格一致性,难以大规模培养人才。院校教育虽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但学生更倾向于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结合,对传统金银细工技艺的传承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金银细工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一些传统工艺大师年事已高,而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热情不高,导致许多精湛的技艺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
(二)创新不足
目前金银细工在创新方面相对滞后,与当代技术的结合不够紧密,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部分金银细工作品在设计上仍然沿用传统的题材和风格,缺乏创新和时代感,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三)市场竞争压力
随着金银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品牌纷纷涌入市场,传统金银细工面临着来自现代珠宝品牌的竞争压力。现代珠宝品牌在设计、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传统金银细工在这些方面相对薄弱,导致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五、金银细工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多元化的传承体系,将师授徒承与院校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对传统师承关系的保护和支持,鼓励老艺人收徒传艺,传承传统技艺;另一方面,在院校教育中加强对传统金银细工技艺的教学和研究,培养既掌握传统技艺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开展针对金银细工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传统技艺的传承、现代设计理念的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以满足市场对金银细工人才的需求。
(二)推动创新发展
鼓励金银细工手工艺人与科技企业合作,将现代科技应用于金银细工的制作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金银细工的模具,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创新等。
引导金银细工手工艺人关注当代审美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更新设计理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作品。例如,可以借鉴现代珠宝设计的简约风格,将金银细工的精致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打造出符合现代消费者审美需求的金银细工作品。
(三)强化品牌建设
鼓励金银细工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通过打造高质产品、不断设计创新、拓展营销渠道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强对金银细工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金银细工文化的认知。例如组织举办金银细工展览、技艺表演等活动,推广金银细工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四)政策支持与保护
政府应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对金银细工产业给予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促进金银细工产业的发展。例如,设立金银细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金银细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
加强对金银细工产权保护,保护创新成果和品牌形象。同时,加强对假冒伪劣金银细工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六、结论
金银细工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市场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金银细工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传承与发展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发展、强化品牌建设和政策支持与保护等策略,可以促进金银细工的可持续发展,让这一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金银细工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金银细工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天应.金有价艺无价——论金银细工在当今社会中的创新意义[J].上海工艺美术,2021,(02):93-95.
[2]钳海强.金银细工技艺与现代首饰设计的融合与创新[J].天工,2021,(0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