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探究
陶旭洲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自然资源局 湖南 益阳 413500
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消耗量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压力,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风险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普遍,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平衡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重大课题,立足资源环境现状聚焦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两大核心问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一、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呈现诸多问题,如资源开发方式粗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都导致资源消耗量与经济产出不成正比,资源开发布局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差异与生态承载能力,造成局部地区资源过度开发。资源开发技术落后未能充分应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仍然较大,资源定价机制不完善,未能全面反映资源真实价值与环境成本,导致市场主体缺乏节约资源动力。资源开发监管存在漏洞违规开采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资源产权制度不健全产权主体责任不明确,跨区域资源协同管理机制不畅,区域间资源利用政策不协调,难以形成资源保护合力影响社会稳定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环境质量提升面临巨大挑战,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严重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加快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地区相关部门与企业重发展轻环保思想仍然存在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测能力不足,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环境违法成本低难以形成有效震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部分领域立法缺失或滞后执行力度不足。环境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难以有效行使,环境治理科技支撑不足,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存在短板,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机制不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构建面临诸多挑战与阻力。
二、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策略探究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各行业各领域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节约矿产等自然资源,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完善废弃物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广清洁生产工艺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过程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与生态环境成本,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加强资源勘查与储备掌握资源储量与分布情况,制定科学合理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推进资源总量管理与强度控制,实施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确保资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相协调。
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避免单一资源开发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突破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瓶颈,提高资源开发精细化水平。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开发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特点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差异化资源开发策略,强化资源开发生态修复责任,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原则,要求资源开发主体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健全资源产权制度明确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落实产权主体保护责任,完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加强资源开发全过程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发行为,建立健全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平衡资源开发各方利益,促进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资源开发国际合作,引进先进资源开发理念与技术,共同应对全球资源安全挑战,实施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改造,推动钢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资源节约典型经验,树立资源节约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生态环境全面保护和系统修复对策探讨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加强环境风险源头管控,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实行区域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明确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
各方责任,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针对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区开展针对性修复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构建生态网络体系,提高生态系统连通性与稳定性,推广生态修复新技术,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方式,提高生态修复效率与质量。建立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实施生态修复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修复成果长期稳定,探索市场化生态修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拓宽生态修复资金渠道,加强生态修复监测评估,建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体系,对修复成效进行客观评价。
结论:通过系统分析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探讨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对策可知,当前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突出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高效利用需建立健全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生态修复等综合策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 景丽敏 , 刘慧 . 解析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 [J]. 电 脑 爱 好 者( 校 园 版 ), 2023:244-246.DOI:10.12277/j.issn.1674-702X.2022.15.082.
[2] 杨洋 .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J]. 生态与资源 , 2024(1):0062-0064.
[3] 赵昌伟 李胜丰 .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 [J].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