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发展探究
田晟赫
210902199502061017
摘要:本文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遥感影像处理、地形地貌测绘建模、变形监测与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揭示其在技术、数据安全、人才及行业标准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针对算法计算效率低、数据安全风险高、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完善数据安全体系、强化人才培养与标准建设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测绘遥感技术;应用场景;发展挑战;发展策略
引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正深刻重塑各行业发展格局。测绘遥感技术作为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测绘遥感技术在面对海量、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时,存在处理效率低、信息提取精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地理信息快速、精准获取的需求。人工智能与测绘遥感技术的融合,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一、人工智能在测绘遥感技术中的应用场景
1.1 遥感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在遥感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展现出强大的优势。传统的遥感影像分类与目标识别依赖人工解译或简单的算法,效率低且准确性难以保证。而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例,通过训练 CNN 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影像中的建筑物、道路、植被等目标,其识别准确率可达 90% 以上。在影像语义分割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同样表现出色。语义分割旨在将遥感影像中的每个像素分类到预定义的类别中,如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区域等。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算法,如 U-Net、DeepLab 等,能够充分挖掘影像的空间信息和语义特征,实现高精度的像素级分类。在农业遥感领域,通过语义分割技术可以准确区分不同农作物种植区域,为农作物面积统计、长势监测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1.2 地形地貌测绘与建模
人工智能技术在地形地貌测绘与建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点云数据处理方面,激光雷达技术获取的海量点云数据包含大量噪声和冗余信息,传统方法处理效率低且效果不佳。人工智能算法中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分类算法可用于自动提取点云数据中的地层面、建筑面、植被点等,实现对点云数据的快速分类;在三维建模优化处理方面,人工智能算法可通过对遥感影像、点云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自动构建三维地形及建筑物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重建算法可以学习场景的几何与纹理特征,得到逼真的三维模型。通过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在城市三维建模过程中,借助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的图像、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等数据,快速构建高精度的城市三维模型,为城市规划、数字孪生等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1.3 变形监测与灾害预警
人工智能技术为变形监测及灾害预警增加了时效性和精确度。应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传统手段往往是人工或者定期放置传感器,存在监测滞后、人力物力成本高等缺点。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支撑的建筑物变形监测,可根据多期遥感数据或变形数据进行自动监测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等变形状况。应用于地质灾害预警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可预报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概率。通过对地质地貌数据、气象数据等多元数据的收集,通过机器深度学习方法的灾害预测模型,可预测灾害发生的区域。
二、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技术层面挑战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于测绘遥感技术存在若干技术层面问题。针对遥感海量数据的处理,人工智能算法的计算效率亟待提升。遥感影像数据规模大、维度高,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模型缺乏通用性。当前常用的遥感数据大多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如中国的某一个省市,不同区域遥感数据的成像条件、地物特征等均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当前广泛使用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跨区域数据识别效果较差。数据的标注耗时、耗力,获取高质量标注数据的成本较高,也是阻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因素。
2.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
测绘遥感数据是地理空间数据,具有重要战地和隐私的属性,将数据用于人工智能应用时存在极其严峻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密挑战。数据共享开放使用层次的加深,测绘遥感数据存在被非法窃取、篡改以及数据泄露等现象,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处理时存在隐私泄露挑战。一些深度学习模型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能学到敏感信息,包括个人的住址、军事设施等信息。数据跨境传输数据监管难度大,数据安全挑战更大。
2.3 人才与行业标准挑战
复合型人才缺乏是制约人工智能与测绘遥感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与测绘遥感融合需要具有人工智能算法与测绘遥感知识双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高校和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有关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方向还有一定差距。行业标准不完善也制约了技术的规范化发展。由于人工智能与测绘遥感融合方面缺少相关数据标准、算法评价标准、应用规范,导致行业单位所开发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良莠不齐、数据难以共享和协同利用。
三、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发展策略
3.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为应对技术问题,一方面,要做好人工智能与测绘遥感融合技术的研发工作,支持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攻克相关关键技术难点。针对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开展迁移学习、域适应等技术研究,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加强数据标注技术研究,探索自动标注、半监督学习等数据标注方法,降低数据标注成本,提高数据标注质量和效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测绘遥感技术融合发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算法与软件,提高我国相关技术水平。
3.2 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共享规范。加强数据加密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对测绘遥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建立数据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数据跨境传输中的安全挑战,推动建立全球数据安全规则和标准。
3.3 强化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建设
高校、职业院校要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测绘遥感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技术、测绘遥感技术等课程,突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操作与创造能力。
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单位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标准、算法评价标准、应用服务标准等。
结语
人工智能与测绘遥感技术深度融合为发展测绘遥感提供了契机,在多个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现阶段发展也遇到技术、数据安全、人才及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在技术研发、数据安全与隐私、人才及行业标准方面加强研发工作和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测绘遥感从弱智化向人工智能化和从模糊化向精准化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活动实施提供更多的地理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柴林冲,倪赢,陈清洋.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发展探究[J].通讯世界,2025,32(01):142-144.
[2]翟敏.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工程与建设,2022,36(03):633-634.
[3]王森.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冶金管理,2019,(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