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概预算成本控制中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分析与挑战

作者

宋晓南

211022198612280563

一、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庞大、建设周期漫长、涉及专业领域广泛等显著特征。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成本控制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成本超支、利润下滑等不良后果。工程概预算作为成本控制的基石,其精准度与合理性对项目成本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的粗放式成本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项目需求,精细化管理模式凭借其对管理流程的细化、对成本控制的精准把握,逐渐成为工程建设领域成本管理的主流趋势。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工程概预算成本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与精准性,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工程概预算中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一)提升成本控制精准度

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一项成本构成进行细致入微的分解与核算。从建筑材料采购环节的运输费用、装卸费用,到施工过程中因工艺调整产生的额外人工成本,再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费用等,都需进行精确记录与深入分析。通过这种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式,能够清晰洞察每一项成本的来龙去脉,及时捕捉到成本的细微波动,精准定位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偏差点,为后续采取精准有效的调整措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从而极大地提高成本控制的精准程度。

(二)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所在。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对工程进度与成本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深度剖析,能够精准掌握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的实际需求。例如,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不同工种施工人员的进场时间与数量,避免出现人员闲置或过度集中导致的效率低下与成本增加;在设备管理方面,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科学调度施工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租赁成本与闲置损耗。通过对资源的精准配置,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进而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竞争白热化的建筑市场中,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实施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企业能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从而在市场投标过程中以更具价格优势的报价脱颖而出。此外,精细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与信誉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程概预算中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点

(一)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1. 明确成本控制目标

在项目启动阶段,应根据工程概预算制定详细、明确且可量化的成本控制目标。这些目标应涵盖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如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施工阶段的材料成本控制目标等。例如,规定设计阶段的成本不得超过工程总预算的一定比例,施工阶段的材料损耗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 制定成本控制流程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流程,明确各个部门与岗位在成本控制中的职责与权限。从成本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到调整,都要有清晰的流程规范。例如,规定成本预算的编制由预算部门负责,经各相关部门审核后报管理层审批;在成本执行过程中,施工部门要定期向预算部门汇报成本使用情况,预算部门负责监控成本执行进度,如发现偏差及时发出预警并提出调整建议。

(二)加强成本预算的精细化编制

1. 详细的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成本预算的基础,必须进行详细、准确的计算。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与工具,如 BIM 技术辅助工程量计算,能够有效减少计算误差。同时,要对工程图纸进行深入分析,确保不漏算、不错算任何一项工程量。

2. 合理确定成本单价

成本单价的确定直接影响成本预算的准确性。要充分考虑市场价格波动、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因素,通过市场调研、询价等方式,合理确定各项成本的单价。例如,对于常用的建筑材料,要定期收集市场价格信息,分析价格走势,结合工程实际需求,确定合理的采购单价。

(三)强化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

1. 实时监控成本执行情况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时收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数据,与成本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例如,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实时掌握材料采购费用、人工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等各项成本的支出情况,及时发现成本超支的项目与环节。

2. 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

当发现成本执行出现偏差时,要迅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如果是由于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超支,可以考虑寻找替代材料、与供应商重新谈判价格或调整施工进度以避开价格高峰期等策略。

四、工程概预算中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难度

精细化管理模式需要大量准确的数据支持,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数据收集面临诸多困难。例如,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部分数据难以实时获取;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与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整合困难。此外,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与人员,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二)人员素质与意识问题

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成本控制意识。然而,目前部分建筑企业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专业技能水平有限,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执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例如,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注重节约材料,导致材料浪费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效果。

(三)管理成本增加

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管理,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例如,为了实现成本的精准控制,需要增加管理人员、购置先进的管理软件与设备、开展员工培训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五、结论

工程概预算中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工程建设企业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与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强化成本预算的精细化编制以及加强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数据收集与处理、人员素质与意识、管理成本增加等诸多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成本控制意识;合理规划管理成本,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等方式,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平衡。只有不断完善与优化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工程建设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小明。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究 [J]. 建筑经济,2021, 42 (8): 56 - 61.

[2] 刘忠,吴昊等。工程概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下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2022, 35 (2): 28 - 35.

[3] 张悦,赵鑫等。工程概预算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研究 [J]. 建筑科技与管理,2020, 32 (3): 45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