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与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郑丽雪
370322199403213721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究节能设计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关键要点。阐述节能设计原则与目标,剖析建筑规划、围护结构、设备系统等环节节能设计策略,探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分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智能控制技术与运维管理手段,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旨在推动建筑工程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剧与环境问题愈发严峻,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肩负着重大责任。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与能源的高效利用,不仅能有效降低建筑运营成本,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更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对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生态社会意义深远。
二、建筑工程节能设计原则与目标
(一)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节能设计应贯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从项目选址、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施工建造到运营维护,各个阶段紧密协同,综合考量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功能需求等,形成有机整体,避免各环节相互脱节导致节能漏洞。
2.被动式优先原则
优先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隔热等被动式节能手段,通过优化建筑朝向、布局与空间形态,巧妙借助自然之力调节室内环境,减少对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主动式能源消耗系统的依赖,降低能耗。
3.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考虑建筑所处地域气候、地理条件差异。如寒冷地区侧重保温防寒,加强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炎热地区聚焦隔热散热,利用通风散热构造与遮阳设施;山地建筑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规划布局,减少土方开挖与对生态的破坏,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设计目标
旨在实现建筑能源消耗的显著降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新建建筑为例,相较于传统建筑,通过节能设计使其能耗降低 50% 以上,逐步接近甚至超越发达国家先进节能标准,同时提升室内环境品质,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空间,满足使用者生理与心理需求。
三、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策略
(一)建筑规划节能设计
1.朝向与布局优化
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使主要功能空间朝南或接近朝南,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冬季增加阳光入射,提升室内温度;夏季减少直射,降低空调负荷。布局上,采用行列式、错列式或自由式,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引导自然通风,促进空气流通,带走热量与污浊空气,如高层住宅小区错落布局,留出通风廊道。
2.体形系数控制
体形系数越小,建筑散热相对越少。设计时,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尽量简洁规整建筑外形,减少凹凸变化,降低体形系数。如将分散的功能空间整合,采用集中式布局,避免过多外墙面积造成热量散失,寒冷地区建筑更应严格控制体形系数。
(二)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1.外墙保温隔热
外墙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板、聚苯板等,形成连续保温层,降低热传导。同时,发展外墙自保温体系,利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自身保温性能,减少额外保温构造,提升保温效果,降低外墙传热系数,阻挡热量进出。
2.门窗节能
选用断桥铝型材、塑钢型材门窗,阻断窗框热桥,减少热量传递;采用 Low - E 中空玻璃,其低辐射涂层反射红外线,夏季阻挡室外热量传入,冬季减少室内热量散失,配合良好密封胶条,提高门窗气密性能,降低空气渗透能耗。
(三)建筑设备系统节能设计
1.暖通空调系统
推广变频技术,根据室内负荷变化实时调节空调机组、风机、水泵转速,精准供冷供热,避免能源浪费;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高效节能且环保;优化通风系统设计,合理布置送风口、排风口,确保新风量满足需求同时减少通风能耗。
2.照明系统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合理设计采光口位置、面积,采用透光率高的玻璃;室内照明采用高效 LED 灯具,分区、定时、感应控制,人走灯灭,自动调节亮度,减少不必要照明消耗,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间设置智能照明系统。
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程中的利用
(一)太阳能利用
1.太阳能光伏发电
在建筑屋面、墙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自用或并网发电。光伏板选型与建筑风格相融合,如薄膜光伏板可柔性贴合曲面屋顶,既发电又具装饰性,降低建筑对传统电网供电依赖,实现能源自给。
2.太阳能热水系统
集热器收集太阳能加热水,为建筑提供生活热水,广泛应用于住宅、酒店等。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集热器融入屋面、阳台栏杆等部位,储水箱合理布局,利用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方式,保障热水供应稳定、高效。
(二)地热能利用
地源热泵是主要利用形式,通过地下埋管换热器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冬季从土壤吸热,提升水温供暖;夏季向土壤放热,降低水温制冷。其能效比高,节能 30% - 40%,且运行稳定,不受室外气候剧烈波动影响,为建筑提供持续舒适的室内环境。
五、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管理手段
(一)智能建筑控制系统
引入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集成传感器、控制器、网络通信等技术,实时监测与调控建筑能耗。如实时采集室内温湿度、照度、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依预设策略自动调节空调、照明、通风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能源配置,降低能耗。
(二)运维管理优化
1.定期设备维护
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检查、保养暖通空调、照明等设备,确保高效运行。如清洁空调滤网,提高换热效率;更换老化灯具,维持照明效果,避免因设备性能下降导致能耗增加。
2.能源审计
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分析建筑能耗数据,找出高能耗环节,针对性改进。如通过审计发现某区域空调能耗过高,排查原因,调整运行参数或优化系统,实现持续节能。
六、现存问题与发展建议
(一)现存问题
1.节能设计标准执行不力
部分地区、项目出于成本考量或设计水平局限,未严格落实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措施 “缩水”,影响整体节能效果。
2.技术集成困难
多种节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时,因系统兼容性、接口匹配等问题,集成难度大,无法充分发挥协同节能优势。
(二)发展建议
1.加强监管执法
政府部门强化节能设计审查与施工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标准落地;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督,提供专业评估,保障节能质量。
2.推动技术研发与集成
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集成瓶颈,研发高效节能产品与系统,建立示范工程,推广成熟经验,助力建筑节能产业发展。
七、结论
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遵循设计原则,落实各项策略,巧用可再生能源,借助智能技术与科学管理,攻克现存问题,方能推动建筑迈向绿色节能新征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周思月,廖昊宇,白雪. "双碳"背景下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节能措施探讨[J]. 砖瓦世界,2024(4):97-99. DOI:10.3969/j.issn.1002-9885.2024.04.033.
[2] 林珍全. 建筑装饰工程中的照明设计与节能策略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7):100-102. DOI:10.3969/j.issn.1672-2167.2024.17.015.
[3] 钟 伟. 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中的能源效率与节能技术研究[J]. 建筑与施工,2024,3(3):75-76. DOI:10.12417/2811-0528.24.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