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技术在造型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陈辉 张琳琳 刘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以其高效、精准、可复制等特性,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造型树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与自然美学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生态信息,然而其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聚焦于数字技术在造型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旨在探索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1 概述

1.1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简而言之,是指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它涵盖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及展示等多个环节,具有高效、准确、可复制等特点。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数字技术主要包括三维扫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建模、大数据分析等,这些技术为文化遗产的记录、监测与修复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与方法。

1.2 造型树文化遗产保护

造型树文化遗产,指的是那些经过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具有独特形态和美学价值的树木或树木群,它们往往与特定的历史、文化或宗教背景紧密相连。保护造型树文化遗产,不仅关乎生态平衡的维护,更是对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然而,由于自然侵蚀、人为破坏及气候变化等因素,造型树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2 数字技术在造型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

2. 数字技术在造型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深远意义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造型树文化遗产这一独特而珍贵的文化瑰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护机遇与手段。首先,借助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细致程度,对造型树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无死角、高精度的数字化记录。这种记录不仅捕捉到了造型树的外在形态,更深入到其纹理、色彩乃至微小结构等细节,为后续的造型树文化遗产监测、病害诊断以及修复工作提供了极为准确、详尽的数据基础。这使得我们在面对造型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时,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大大提高了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其次,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引入,为造型树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开辟了全新的途径。通过构建虚拟的造型树文化遗产环境,公众无需亲身前往实地,就能在家中或任何具备相应设备的场所,身临其境地欣赏到造型树的独特魅力。这种非接触式的体验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因人流涌动、环境变化等因素对造型树实体造成的潜在破坏风险,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造型树文化遗产的受众范围,提升了其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此外,数字建模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融合应用,更是为造型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对造型树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科研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造型树的生长规律、生态环境以及保护需求。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造型树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还能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从而确保我们在保护造型树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能够既尊重其历史价值,又兼顾其生态需求,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3 数字技术在造型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3.1 三维扫描与建模

在文物保护与数字化再现的领域里,我们采用了最前沿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针对造型独特的树木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无接触式扫描。这项技术凭借其卓越的穿透力与高精度特性,能够轻松穿透密集的树叶层,精准地捕捉到从树干到细小枝条,乃至每一片树叶的微妙形态变化与细腻纹理信息。这种全方位的扫描过程,确保了所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精确性,为后续的数字化建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获取到的这些原始三维点云数据,随后被导入到如 AutoCAD、3Ds Max 或 Maya 等专业且功能强大的数字建模软件中。在这些软件环境中,技术人员利用先进的算法与工具,对点云数据进行精细的处理与优化,将其转化为高度逼真、细节丰富的三维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在几何形态上与原树几乎完全一致,更通过高精度的纹理映射技术,将树叶的色泽、树皮的质感等真实世界的细节完美地复刻到了数字空间中,实现了对造型树真实外观的极致还原。

3.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基于构建的高精度三维模型,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出一个完全沉浸式的造型树虚拟环境。用户佩戴VR头显设备,即可仿佛置身于造型树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察其细节,甚至模拟四季变换下的景观变化,极大地增强了公众对造型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兴趣。而增强现实技术则能在现实世界中叠加虚拟信息,如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扫描造型树的实体或图片,屏幕上即刻呈现出该树的详细信息、历史背景或修复过程等,为教育、导览和互动体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文化遗产的传播更加生动有趣。

3.3 监测与预警

在造型树的保护与管理中,技术人员可深度融合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网络。通过在造型树周围精心布局各类高精度传感器,以及创新性地在树体内嵌入微型监测设备,技术人员可实现对土壤湿度、酸碱度、光照强度、温度、风速风向以及空气质量等关键环境因素的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此外,这些智能传感器还能精准捕捉树木的生长细节,包括树干直径的微小变化、叶片颜色的细微差异、新芽的生长速度以及树冠形态的动态调整等生理指标,为树木的健康评估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数据。这些数据通过高效稳定的无线网络,实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并与高精度的三维模型紧密结合。这个三维模型不仅精确复原了造型树的外观形态,还通过算法模拟了树木的生长过程和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挑战。借助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模式,及时预警潜在的病虫害风险、环境胁迫或生长异常,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及时的干预建议。这种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极大地提高了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造型树的长期健康生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3.4 数字修复与保护

依据三维模型提供的精确尺寸和形态信息,结合长期的监测数据分析,专家可以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修复与保护方案。数字修复技术允许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的修复方法,例如填补缺失部分、加固结构、恢复色彩等,通过对比模拟结果,选择最佳方案。此外,数字技术还能辅助进行病虫害的精准防治,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指导使用最少的化学药剂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同时,结合生态学原理,数字技术还能帮助规划周边环境的改善措施,如调整植被布局、改善土壤质量,以促进造型树的健康生长和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在造型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保护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还拓展了公众对造型树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体验方式。然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数据安全、技术更新及人才培养等挑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与造型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融合与创新,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造型树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毛泽恺 , 刘馨儿 . 给树“造型”, 看我们的——新型观赏树造型模拟装置 [J]. 发明与创新 ( 下旬刊 ),2025,(04):21-23.

[2] 罗贵斌 , 张党省 , 胡道贵 . 不同视距对造型树观赏效果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 ,2023,51(15):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