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孩子的阅读兴趣

作者

刘丹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小学

一、引言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低段孩子而言,培养阅读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 - 2 年级)的学生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然而,当前低段孩子在阅读兴趣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二、低段孩子阅读现状及问题分析

1. 阅读现状

低段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识字量有限,对阅读的理解和体验能力也相对较弱。在阅读内容上,他们更倾向于色彩鲜艳、图画丰富、故事性强的绘本、童话故事等;在阅读方式上,多以亲子共读、教师领读为主,自主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2 存在问题

(1)缺乏阅读兴趣

部分低段孩子对阅读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将阅读视为一种任务,而非乐趣。这主要是因为阅读内容未能充分契合他们的兴趣点,或者阅读过程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阅读习惯尚未养成

很多低段孩子没有形成固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场所,阅读行为较为随意。同时,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如不知道如何观察图片、理解文字、提取关键信息等,影响了阅读效果。

(3)家庭阅读氛围淡薄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不够重视,自身缺乏阅读习惯,未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耽误学习时间,导致孩子阅读时间不足。

三、提高低段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策略

1. 营造阅读氛围

(1)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应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书香气息。可以在校园内设置阅读长廊、图书角、文化墙等,展示经典书籍推荐、读书名言、学生阅读成果等;定期举办读书节、朗诵比赛、故事大王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2)构建书香班级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打造书香班级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精心挑选各类书籍,如绘本、童话、科普读物等,并定期更新图书。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扩大阅读范围。

(3)营造家庭阅读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要重视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设置专门的阅读空间,摆放舒适的桌椅、书架和丰富的图书;每天安排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书等,在共读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分享阅读感受,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 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

(1)绘本阅读

绘本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简洁易懂的文字深受低段孩子的喜爱。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低段孩子的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我妈妈》等,在课堂上进行绘本共读教学。在共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绘本中的画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同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绘本的内涵,感受故事中所传达的情感。

(2)故事大王比赛

故事是低段孩子最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之一,举办故事大王比赛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定期开展故事大王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准备,然后在比赛中进行讲述。在讲述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动作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比赛结束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阅读积极性。

3. 运用有效的阅读评价

(1)多元化评价主体

阅读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评价,还应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取新的思路和方法;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例如,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相评价对方的阅读表现,如阅读的流畅性、对内容的理解程度、表达能力等,并提出建议和意见;最后,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记录孩子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和阅读表现等。

(2)激励性评价语言

评价语言应具有激励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时,应多使用肯定、鼓励的语言,如“你读得真流利,声音也很响亮,继续加油!”“你的想法很独特,从这个角度理解故事真有意思!”等。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更要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例如,当一个平时阅读不太积极的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你今天主动发言,而且回答得非常棒,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相信你以后会越来越喜欢阅读的!”通过这样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 加强家校合作

(1)定期举办家长会

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介绍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亲子共读的技巧和经验,如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思考等;同时,向家长展示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和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阅读情况,增强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2)建立家校阅读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家校阅读沟通机制,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 等社交平台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阅读情况,如阅读表现、阅读进度等;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3)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亲子阅读活动,如亲子阅读分享会、亲子阅读打卡活动等,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阅读。在亲子阅读分享会上,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为其他家庭提供阅读借鉴;亲子阅读打卡活动则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阅读目标和打卡规则,鼓励家长和孩子每天坚持阅读,并在打卡平台上记录阅读情况,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坚持性。通过这些亲子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四、结论

培养小学低段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运用有效的阅读评价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方法策略,能够激发低段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