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张俊琴
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 福建漳州 363000
作者简介:张俊琴(1990.07-),女,福建漳州人,汉族,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学习和评价三环节之间存在紧密交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但传统教学背景下,三环节常以分割的形式存在,影响完整教学体系的构建,也限制学生认知、能力的整体发展。“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联系教学、学习和评价三环节,强调以整体、一致为根本,设计教学目标、布置学习活动、落实教学评价。为此,研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视角,制定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望研究能够为增强小学语文课堂育人效果提供支持。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属于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更注重“教”的过程,即突出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活动的设计等,常忽略学生学习和评价环节,导致课堂育人效果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教学评”一致性即将教学、学习和评价三大要素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一种完整的课堂育人结构,解决传统学习与评价弱化、减轻等问题,但“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与实施并非一蹴而就。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一、从长期、短期层面,设计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内涵剖析,注重教学、学习和评价相连,构建完整且一致的教学体系,在此期间,教学目标起到导向、引领的作用。事实上,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也尝试从“教学评”一致性布置活动,但所设置的目标过于单一且局限,无法作用于教学、学习和评价活动。为此,以下从长期和短期发展两个方向,整合新课标、语文教材和学生学情等融合,围绕小学语文单元、语篇设计一致性目标,为助推学生在语文学习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一方面,围绕新课标,确立长期教学目标。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从单元内容层面剖析,主要整合《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课文,需要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特点和应用规律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文字经验,并实现在具体场景中的灵活应用。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来看,涵盖审美创造、思维能力、语言运用和文化自信。针对于此,教师围绕单元所确立的长期教学目标为:①感知单元文本的思想情感,形成对中华汉字文化的认同;②经历归纳、分析、判断、比较等学习过程,理解单元课文的写作手法,包括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形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③鉴赏单元文本内容,经历审美体验过程,并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与意识。三个目标围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所设计,涵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思想,也为助力学生后续单元学习和评价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基于教材与学情,提供短期教学目标。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一课为例,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课教学主旨除引导学生认识一些生字词外,还需辅助学生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掌握赞美花生的意义,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同时,把握文中应用的写作方法等。从学生学情来看,虽然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一些学习经验与方法,但处于直观化思维阶段,面对抽象化的知识内容较容易出现理解问题。为此,教师可聚焦于课文内容与学生学情,从以下几个方向确立短期教学目标: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此短期目标的设计围绕课文内容,迎合学生思维特点,进一步明确其学习实践方向,也为评价的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奠定基础。
二、从情境、实践环节中,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获得的学习实践机会较少,更多以“教”为核心,此情况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达成,导致学习活动出现弱化情况。自主学习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语文思维和学科能力,但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年龄尚小,认知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一味的开展自主学习较容易导致学生因学习难度过大、学习内容较多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教师可构建多元情境,以情境联系教学和学习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真正在转变学习方法的同时,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达成。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馆》一课为例,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故宫博物馆结构和布局基础上,掌握总分结合的写作技巧,并获得描写复杂事物的能力,产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针对本课,可创设“旅游策划”情境,具体而言:首先,以信息化资源,动态的展现故宫视频,辅助学生对故宫形成初步了解;其次,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从“旅游策划”视角归纳故宫博物馆的结构和布局,整理故宫宫殿相关信息;最后,引导学生以“故宫导游员”的身份,整合互联网中关于故宫的材料,并围绕课文内容设计故宫博物馆的参观路线。此过程构建一种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更联系课堂与现实生活,为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锻炼其综合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三、从精准、持续角度,落实“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评价带有导向、诊断、反馈等多重作用,但传统评价存在内容局限、标准单一等问题,影响评价数据的精准性,也无法充分与教学和学习环节对接。为此,“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教师可从精准、持续的角度落实评价,以成果性评价精准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持续性评价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为打造小学语文教学新样态奠定基础。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是学习写说明性文章,单元语文要素在于“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即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其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说明性文章。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可从成果性评价视角,布置“如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事物描写要点,并根据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情况做出评价。在成果性评价结束后,可从持续性评价层面,代入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环节。具体来说,在自评中学生需要叙述单元学习过程,归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互评中学生之间需要根据对方在小组合作实践中的表现情况做出点评,包括学习态度、创新思维、写作能力等,并提出优势和不足,由此形成持续性评价数据。最后,由教师汇总成果性和持续性评价数据,为下阶段“教学评”一致性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此方式主要以评价联系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增强教学、学习和评价三环节之间的联系,也为构建完整且一致的教学育人体系提供支持。
总而言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视角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可在增强教学、学习效果的基础上,确保评价落实于实处,为助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为此,教师有必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层面,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基于情境与实践方向,布置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活动;聚焦精准和持续视角,落实教学评价,由此构建完整且带有“教学评”一致性特征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助推学生在语文学习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青,张琳.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J].天津教育,2024,(23):174-176.
[2]肖海超.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探究[J].家长,2024,(21):112-114.
[3]王佳润.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的有效应用[J].名师在线,2024,(1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