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困境与挑战
白宝近
辽宁省调兵山市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室1127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不理解,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校重视不足,教学资源短缺
(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不断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都是一片空白。但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引导者,应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的学习不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将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保证学生对信息技术有足够的兴趣,并能够将其运用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其次要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数字绘画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创作数字绘画作品。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在教授计算机程序语言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一些简单的软件程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家长的不理解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育。
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时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习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小任务让他们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二)改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家长要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多给孩子灌输一些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氛围对于自己成长的影响。最后家长要关注孩子生活中对信息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情况,可以结合平时生活中的实例,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首先家长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学生在家中也能够感受到家庭氛围对于自己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其次在家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下健康成长;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力量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和成长。教师可以在学校里举办一些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竞赛或者讲座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简单地操作电脑,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只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再次,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操作电脑就行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最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要从这一角度出发,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小学生来讲,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等促进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促使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婕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J]. 好家长 , 2020,(84): 25-26.
[2] 李官金.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探析 [J]. 考试与评价, 2019,(08): 99.
[3] 项烨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J]. 名师在线 ,2019, (14):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