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

沈玥

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二中学校 136105

摘要:本文探讨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从构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数学教学情境、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数学教学模式、优化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数学教学评价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互动,实现有效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等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发展,提升数学学习效能,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模式改革

引言: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重点方向。初中数学蕴含着丰富思维训练价值,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要载体。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足,导致学习兴趣低下,思维固化,缺乏主动探索精神。所以,探索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数学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从教学情境构建、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评价优化三个维度,系统探讨促进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有效教学策略。

一、构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重要前提,教师应注重创设富有挑战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抽象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兴趣。比如讲授比例知识时可引入烹饪配料、缩放图片等实例,让学生从熟悉场景中发现数学规律。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打破传统单一答案模式,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如讲授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时,可提出用不同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割、转化等多种思路解决。

创设认知冲突情境,通过设置悖论或反常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其主动探究。比如讲授概率知识时可引入生日悖论,让学生思考为何仅需23人群体中就有一半可能性存在两人同一天生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设虚拟情境,运用数学软件、模拟实验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可视化操作平台,增强抽象概念理解。教师还应注重情境难度适宜性,既要有一定挑战性激发思维又不可过难挫伤信心。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其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精神,为创新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探究式教学则创设完整探究链,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与问题解决思维,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不同思维方式学生交流碰撞,产生思维火花。项目式学习选取跨学科主题使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适时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图形变换规律或电子表格分析数据趋势。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给予学生足够思考空间与探索时间,尊重每位学生独特想法,创设数学建模情境让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全过程,培养转化能力。实施翻转课堂让学生先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课堂时间则用于深度讨论与问题解决,开展数学游戏教学将学习融入富有趣味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概念图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系统思维。

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3相反数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数轴上数字变换游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数轴,思考如何表示与某一数相等距离但方向相反点,让学生自主发现相反数概念,设计相反数寻宝活动,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获得一组数字卡片,要求找出卡片中相反数对并说明理由,促进协作交流。然后设置开放性问题:若干个数加上它们相反数结果会如何?两个数相反数相乘结果又如何?鼓励学生猜想、验证并尝试证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引入实际应用情境如气温变化、海拔、账户收支等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现实意义,通过数学软件展示相反数图像关系,直观感受其几何意义。设计拓展思考:探索三个数与其相反数关系或研究相反数在其他运算中性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三、优化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而非仅看最终结果,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方式记录思维发展轨迹,多元主体评价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面,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参与机制。综合性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掌握程度,更要评价思维品质、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意识,发展性评价理念将评价结果当成促进学生进步工具,通过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认识不足。评价方式创新如建立数学学习档案袋记录课堂发言、解题思路、创意作品等材料,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对富有创意的想法予以肯定。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既关注阶段性学习成果又注重长期发展状况,设置挑战性任务评价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

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构建创新思维导向评价体系。设计前测评价环节让学生尝试解决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问题,记录其初始思路当作是评价思维发展基准,课堂教学中采用观察量表记录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情况包括提问质量、思维深度、解决策略多样性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全等三角形概念图,评价其知识结构组织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能否创造新判定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寻找非常规判定条件,对有价值见解给予高度评价。组织小组辩论赛探讨最简捷判定方法,评价学生逻辑论证能力与批判思维,布置创新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运用全等三角形原理实例或设计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方案。建立学习档案袋包含学生对全等三角形不同证明方法分析比较、解题反思、拓展探究等材料,实施项目评价,如完成利用全等三角形设计稳固结构主题任务,综合评价应用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构建激发创新思维教学情境、实施培养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优化促进创新思维教学评价三方面协同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创新潜能平台。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创新教学能力,完善教学设施为创新教学提供必要条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形成全员重视创新良好环境。未来教学改革中应进一步深化创新思维培养探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构建更为科学完善创新思维培养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 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 文渊(中学版),2024(11):641-643.

[2] 黄银川.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C]//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2024:1-2.

[3] 安永平.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J]. 学周刊,2024,17(1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