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幼儿园自然生态区在课程中的实践与运用

作者

潘蔚

昆山开发区珠江御景分园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中最早的教育阶段,应该注重保护幼儿的本性,维持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因此幼儿园对于幼儿发展的需求和目标要有清楚的认识,并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特征为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打造丰富的自然生态活动区。幼儿园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生活区的具体价值并将其运用在活化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这两个方面,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活化的相应课程有效地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生态活动区;生活化

绪论:

新时代急需新的课程理念,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不能像以往一样纯粹仿照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模式,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将课程“回归生活”。在新式理念的影响之下,“生活化”一词在幼儿园教学领域一时成了热词,而要真正实现生活化,需要深入课程改革。老师们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老师们要逐步深入了解孩子们的真实生活,获取足够的经验和认识,从而真正把握生活化课程的特征并逐步将其实现。“生活化这个概念”包含相当丰富的范围和含义,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等等。在这些生活方式和领域当中,家庭生活由家长执行着主要工作,社会生活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幼儿阶段最为缺少的就是自然生活教育,热爱自然是幼儿的天性,而在幼儿时期可以接触的自然生活本就较少,因此,幼儿园在生活化课程中应当引入自然教育的成分,以维持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和热爱,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一、生活与生活化

“生活”作为一个高频使用的词,包含着丰富的含义。我们一直置身于这个词所描述的内涵当中,但是对于他的本质却很少去思索,以至于多数人在时间的长河当中,显得忙碌而疲惫。英国有一位教育学家,名叫斯宾塞,他从行为价值的角度,对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作了一个客观的划分。1、维持自己生存的活动;2、要维持生存并且通过劳动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3、在维持自己的基础上养育自己的子女的活动;4、参与政治生活并为此贡献自身力量的工作;5、享受空闲时光,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活动。而另外一位来自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则认为,生活的状态主要受个体和群体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一般的个体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改善自己的生活,而群体的演化却促使整个群体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发生质的飞跃。我国也有教育家提出对此话题的相应论述。

二、正确理解“课程源于生活”

我们引用过去的一位老师的言语,“我们开设的课程很贴近生活啊,尽管以前我们缺少对孩子游戏的关注,只是单纯地希望他们能够学习一些知识,积累一些技能之类的,但是现在我们给予孩子们的游戏时间还是很充足的,毕竟孩子们天性爱玩。我们也会给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空间,这些也都是生活嘛。”从这段话中,貌似生活化课程就是这位老师所描述的样子,从字面上也难以找出错误之处,但总是给人一种不完善之处。在深入的分析之后,终于为这个疑惑找到了答案。

三、自然生态活动区的特征

(1)多样性

自然生态活动区的搭建不仅需要基础的硬件设施,同时需要层次清晰且多样化的内容,最终构成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

(2)变化性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内,每种自然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物质而言,比如液体物质随着气温的变化会发生汽化、液化等变化过程。对于生物而言,会有生育、成长、死亡等必经过程。其中动植物资源最能体现其变化的过程和特征,同时这类事物的演变也最能给幼儿展示一个动态的过程。

(3)便捷性

一般的自然资源往往比较容易获取,方便而又经济,比如水果、蔬菜、泥土、砂石等等。幼儿园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远远不需要太多的种类和数量,因此成本相对较低。幼儿园在教育方面也要注重这一点。

四、生活化课程

传统的教育往往脱离生活,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路径。而在新的教学理念当中,课程和生活不可剥离,课程应取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对于课程的施展有着诸多重要的作用。课程的产生离不开生活,生活不仅能提供相应的背景也能够提供充足的素材,故课程应该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同时将课程当中所学会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实现课程的最终价值。

(1)生活化课程的内涵

时代的发展对于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注重以“教”为中心,这种教育理念已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被时代和社会所采纳,得到了老师们和家长们的认可。人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主体上来,即孩子们,同时也逐步开始关心孩子们的生活状况。而生活化课程,正好就是迎合时代需求所诞生的一类课程。

(2)生活化课程的特征

把握生活化课程的特征是落实课程的首要步骤。首先,生活化课程受生活自身的影响具有某些固有特征,同时其所授课的对象又是儿童,必须注重实现儿童价值。作为以学为主体的课程,生活性的一些特点需要结合儿童生活的需求。结合之前的理论概述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对生活化课程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①整合性:幼儿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应该具备整体性。当我们对儿童的生活进行重新描绘时,儿童眼里所看到的东西应该是整体化的。

②动态性:一切事物都不是一尘不变的,变化和发展是每种事物的必然状态。生活当中总是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这是这些多样化的因素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老师们对待孩子不应该总是耳提面命,对待孩子们的各种选择或回答不应简单粗暴地以对错来评判,而是应该挖掘各种可能的选项。

③ 自然性:从两个角度来解释自然性,一方面生活是孩子亲身经历的,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课程当中所融入的生活方面的话题务必要和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挂钩。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课程表现的是儿童的见识和认知,而非成年人的思想。

五、多方参与,共同教育

以亲子农场为例,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成功典范。亲子农场作为生活化课程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平台,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同时成为了家园共育的良好途径。在这个平台当中,爸爸妈妈也共同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当中,与孩子们共同实践,体验春种秋收的自然生活规律,感受自然的规律与和谐,体会劳动的辛苦和传承,并回归到生活的本色与自然的本质。

结语: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和校园的共同培养,父母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两者可以和幼儿共同参与到生活化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体验大自然的独特和奇妙,探索生命的演化。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幼儿在热爱自然的同时,也会逐渐产生对自然的敬畏。教育者在创新自然生态活动环境的课程时,应关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幼儿的个性需求,从而让幼儿从这类课程当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同时逐步发掘自然生态活动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卢蓉.新经济形势下幼儿园户外种植场地自然教育景观营造实践[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2):215-216.

[2] 赵明玉.自然主义:西方学前教育的历史溯源及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06):110-115.

[3] 李戈.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种植园地设计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4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