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对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者

韦利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安马乡北关小学 546312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生活化情境创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打破传统数学课堂的枯燥与单调,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上,让学生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内容非常重要,这对他们来说意义深远。它可以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实用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概念,还能让他们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多广泛。所以,当学生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会主动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数学不是无聊的,而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意义,不仅在于丰富教学手段,更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体来说,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巧妙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单调的数学公式和计算中解脱出来,进入到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情境,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提升学习效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愿意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这一过程无疑是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生活化情境的设置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审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疑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上,如果我们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就能让学生们对学习更感兴趣,也让他们更愿意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对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

(一)创设购物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购物情境是一种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实用场景,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教《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想个办法,设一个超市买东西的小场景,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买东西的人和收钱的人,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和找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购物情境的创设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购物情境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和挑战,如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如何计算折扣和优惠等。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以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位置与方向》这一节课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一个寻宝游戏,将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大型的寻宝场地。在游戏中,学生们将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在校园内寻找隐藏的宝藏。为了找到宝藏,他们需要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比如判断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以及掌握如何使用简单的方位词来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会积极运用所学知识,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寻宝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巩固他们的知识点,还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节约用水》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参与度。比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实例,如水龙头未关紧导致水流不止、长时间放水洗澡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问题,比如:“假设我们家每天浪费 10 升水,一个月会浪费多少水?如果全校每个家庭都这样浪费,一年下来会浪费多少水?”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让学生们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更多的节约用水的措施和方法,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创新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充分展示了其作为连接数学与生活桥梁的独特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经验中发现数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丽英 . 生活化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J]. 现代农村科技 ,2024,(05):113-115.

[2] 周宏 .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1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