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单元教学,落实体育核心素养
马润
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 237000
摘要: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围绕大单元教学理念展开探讨,聚焦如何通过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模式落实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通过梳理大单元教学理念,构建体育教学新模式;整合专项技能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新途径;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发现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体育核心素养;专项运动技能
一、梳理大单元理念,构建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领域,大单元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运动技能习得过程中深层次理解与应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梳理大单元理念,需从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三方面深入理解。整体性意味着教学内容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围绕核心问题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性体现在教学设计上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连贯性则强调不同教学环节间相互衔接、逐步深入。
构建基于大单元理念体育教学新模式,应明确单元主题,确保主题具有整合性,能够连接多项相关运动技能。例如,教师应该设计篮球进攻技巧大单元,将传球、运球、投篮等技术要素有机整合。科学规划学习进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原则,将6-8课时作为一个完整学习周期,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内化技能。教师还应该创设真实情境,通过比赛、挑战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技能迁移。注重技能间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之间的共通规律,建立完整的运动认知体系。
在新模式实施过程之中,教师的角色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合理安排练习密度,确保每位学生参与度;适时提供反馈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视频分析、动作比对等手段,提升学习效率。教学场地可采用区域轮换制,最大化利用有限空间资源,保证学生练习时间。器材准备应充分考虑大单元需求,确保数量充足,满足不同难度层次需要。
在教学组织上,可采用大组合作、小组竞争模式,既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又激发个体潜能。通过设置阶段性挑战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习得技能。教学语言应简洁明确,重点强调技术要领与战术意识,避免繁琐的说教。课堂节奏把控上,留有充分思考与练习时间,不急于求成,尊重技能形成规律。
二、整合专项技能内容,优化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专项运动技能选择应遵循适宜性、基础性、发展性原则。适宜性要求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技能;基础性强调所选技能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发展性则考虑技能对学生未来运动发展可能性影响。以球类运动为例,可围绕控制力这一共性要素,整合篮球运球、足球盘带、排球控制等技术,形成多项目融合大单元。
在技能内容整合过程之中教师应重视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横向联系指不同运动项目间共性要素提炼,如投掷类动作中力量传导原理、重心转移规律等;纵向发展则关注同一技能不同层次递进,从基础动作到综合运用,再到创新应用。这种多维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使学生获得完整运动认知。
教师应该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提出富有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运用任务引领式教学,设计系列递进任务促进技能习得;实施案例分析式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深化理解。其次,创新教学形式,如运用项目学习法,让学生围绕特定运动项目进行长期探究;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比赛场景培养实战能力;引入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互助提高整体水平。
教师应该利用资源整合,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辅助器材,收集整理优秀运动员比赛视频作为示范材料。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课堂教学着重基本技能习得与理解,课外活动则侧重技能应用与拓展。可通过设立运动社团、组织班级联赛、开展主题运动日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同时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上传技术动作要领视频、训练计划、自我评估表等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传统单一量化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成长,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应构建多元、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维度应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多方面,全面覆盖体育核心素养各要素。运动能力评价关注技能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健康行为评价注重课堂参与度与课外锻炼习惯;体育品德评价着眼于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表现。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打破教师唯一评价者局面。引入学生自评,促进反思性学习;开展互评,培养鉴赏与评价能力;邀请家长参与评价,扩展体育学习影响范围。评价工具也应多样化,可利用观察量表记录学生表现;使用成长档案袋收集学习证据;设计情境测试检验技能应用;采用访谈了解学习感受。
评价时机应贯穿整个大单元始终,而非仅在单元结束时进行。单元前诊断性评价帮助了解学生起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单元中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单元后总结性评价检验学习成果,引导后续发展。评价反馈方式可通过图表呈现进步轨迹;采用评语描述具体表现;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感受与建议。
评价结果应用方面,不仅用于学生的等级评定,更应作为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分析评价数据发现普遍问题,调整教学计划;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推荐适合发展方向。此外,评价过程本身也是教育机会,可以通过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目标设定能力、自我监控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初中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梳理大单元理念构建教学新模式,整合专项技能内容优化教学途径,创新评价方法提升核心素养,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大单元教学突破传统碎片化教学局限,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连贯学习体验,使其在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形成正确体育观念,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未来的初中体育教学应继续探索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根据不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创新,推动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邱小红.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C]//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陈军. 初中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 网羽世界,2022(13):59-60.
[3] 衣野. 初中体育与健康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7):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