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PVAR模型的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

作者

杨宇昊 李珊

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港产城实现互动融合发展要求港口、产业、城市等要素形成有机综合体,以港口为核心,以城市为依托,以港口经济产业链为支撑,以交通网络、经贸合作以及信息网络体系为纽带,港产城三者之间实现相互正向促进、一体化发展。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促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内河航运发展纲要》和《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集约高效功能协同的现代化港口,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2019 年,促进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升为主要任务,为港口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提出发展方向和目标。当前,港口发展重心已经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但相较于早期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目标的港口发展阶段,港产城融合涉及到更多主体,需要更加全盘的考虑。以广西为例,广西在新发展格局中起着关键节点作用,是国家推进重大战略,推动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和《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明确提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港产城互动评价模型,深入探讨港产城互动融合机制,对于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 PVAR)具有研究动态面板数据互动关系的特点,本文通过建立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构建港口、产业和城市三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以此为变量,基于 PVAR 模型研究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定量分析港产城内部的影响机制。以规模以上港口为代表,对 2010-2020 年广西港口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广西港产城之间的动态关系。

1 模型构建

考虑指标数据的全面性、代表性和可得性等,构建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整体包括港口、产业、城市三个子系统。港口从港口基础设施和港口服务水平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产业从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城市从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和城市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通过构建综合发展指数对港口、产业和城市三个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衡量。运用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样本数据既包含面板特征又包含时间序列,且需深入研究港口、产业、城市三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选用 PVAR 模型以深入分析港产城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

2 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选取广西南宁、柳州、梧州、贵港、来宾、北海、防城港、钦州 8 个拥有规模以上港口的城市,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为2010-2020 年,主要来源于《中国港口年鉴》《广西统计年鉴》以及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样本为平衡面板数据。

2.1 模型设定

1)平稳性检验

原始变量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 LLC 检验,但是 IPS 检验结果均不显著,原始数据均为非平稳序列;对原始变量取自然对数,使数据变得更平滑,取对数后 lnport 在 1% 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而其余两个变量未通过检验;继续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处理,三个变量均在 1% 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 LLC 和 IPS 检验,说明 lnport、lnindustry、lncity 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性检验

本文采用Kao 检验,原假设为“不存在协整关系”。5 个检验统计量中,有1 个统计量对应的P 值在 1% 的水平上显著,另有2 个统计量分别在 5% 和 10% 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在长期内原始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构建PVAR 模型进行后续分析。

3)最优滞后阶数确定

滞后阶数的选择对模型拟合准确性十分关键,滞后阶数过长或过短都会损失较多自由度降低模型的拟合准确性 [1]。本文采用 AIC[2]、BIC[3]、HQIC[4] 准则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根据信息准则,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为 2阶。

2.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对于港口发展,如果检验变量 h_d1_lnindustry 系数的联合显著性,其 P 值为 0.270,故可认为产业不是港口的格兰杰原因;如果检验变量 h_d1_lncity 系数的联合显著性,P 值为 0.020,故可认为城市是港口的格兰杰原因;如果同时检验变量 h_d1_lnindustry 和 h_d1_lncity 系数的联合显著性,P 值为0.001,两个变量均是港口的格兰杰原因。

2)对于产业发展,从检验单个变量系数的联合显著性结果来看,港口不是产业的格兰杰原因,而城市是产业的格兰杰原因。从同时检验两个系数的联合显著性结果看,两个变量均是产业的格兰杰原因。

3)对于城市发展,从检验单个变量系数的联合显著性结果来看,港口不是城市的格兰杰原因,而产业是城市的格兰杰原因。从同时检验两个系数的联合显著性结果看,两个变量均是城市的格兰杰原因。

2.3 方差分解

根据方差分解结果,从整体来看,第 10 期之后方差分解结果几乎不变,因此方差分解过程中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较为稳定,港口、产业、城市的发展受自身影响较大,进一步说明了各个子系统具有较强的自身依赖性,且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减少。

从港口子系统的视角看,港口发展对自身的贡献度最大,从 1 期开始一直下降,在第 10 期左右稳定在 89.3% ,产业和城市对港口的方差贡献度较小但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第 10 期左右分别稳定在 8.5% 和 2.2% ,说明相比于城市,产业对港口发展的影响程度更大。

从产业子系统的视角看,产业对自身的方差贡献度从第 1 期的 97.1% 降低至第 10 期的 89.7% ,而后稳定不变,港口和城市对产业的方差贡献度较小,表现出增长的态势,在第 30 期分别为 3.6% 和 6.7% ,说明相较于港口,城市对产业的影响程度更大。

从城市子系统的视角来看,城市对自身的贡献度在第 30 期为 68.8% ,相比于港口和产业而言,自身的依赖性更小,港口和产业对城市的方差贡献度分别为 18.0% , 13.3% ,就二者比较,港口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3 结论

本文建立了港口、产业、城市 3 个子系统的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采用熵值法构建港产城综合发展指数,客观、定量评价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运用PVAR 构建基于动态分析、双向影响的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研究模型,兼顾了个体和时间两个维度,可以对宏观层面的港产城内部影响机制进行定量分析。以广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促进。实证分析结果符合广西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符合中国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一般规律。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期望能够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Kilian, Lutz.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in Vector Autoregressions with Unknown Lag Order[J].Journal of Forecasting,2001,Vol.20(3): 161-179.

[2]H. Akaike. A new look at the statistical model identification[J].Automatic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1974,Vol.19(6): 716-723.

[3]Gideon Schwarz. Estimating the Dimension of a Model[J].The Annals of Statistics,1978,Vol.6(2): 461-464.

[4]E.J. Hannan;B.G. Quin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rder of an Autoregression[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 Methodological,1979,Vol.41(2): 19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