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颜色词“黄”的词义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李语 赵春明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甘肃 兰州 730030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拥有许多含义深刻的颜色词。在现代汉语的基本色彩词中,颜色词“黄”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联系十分密切。在中国古代,“黄”色居于较高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颜色词“黄”的词义逐渐变化,由表颜色之义转向脱离颜色之义,“黄”的一部分文化内涵也由“崇高”向“污秽”转变。
一、颜色词“黄”的词义演变历史
“黄”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是单纯用来表示颜色的词语。《甲骨文字典》中有“叀幽牛有黄牛。”译为“拉纺车处有黑牛也有黄牛”。可见,甲骨文时期的“黄”是表示纯色,是和“幽(黑)”这种基本颜色处于同等地位的纯色之一。【1】《诗经·邶风·绿衣》中有“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这里的“黄裳”是指黄色的下衣,“黄”表示颜色。《说文解字》中说“黄,地之色也。”《周易?坤?文言》中说“天玄而地黄”。“黄”是土地的颜色。【2】《现代汉语词典》中“黄”的一个义项是“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不难发现,在早期的历史中,“黄”是一种基本颜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黄”在颜色义的基础上演变出一些相关义项:① “黄”指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如 “黄了”; ② “黄”指年长者头发枯黄,如“黄发”; ③ “黄”代表谷物成熟丰收,如人们用“小麦黄了”暗指小麦收获的季节等。
“黄”脱离颜色义也出现一些义项。“黄”象征着高贵。杜甫《少年行二首》:“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其中“黄衫”指贵族少年常穿的华贵衣服,代指贵族少年。【3】这里的“黄”表示高贵。此外,“黄”有吉祥之意。《易·坤》:“六五:黄裳,元吉。”高亨作注曰:“元,大也。裳,裙也,裤也。周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征。”【4】这里“黄”出现了吉祥的义项。
到了近现代,外来文化的传入,颜色词“黄”发生了一些变化,“黄”不再是王权和尊贵的专门象征,引申出一些新的贬义类的义项,含有堕落、低俗等意思。
二、颜色词“黄”的词义演变方式
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中,词汇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颜色词“黄”的词义越来越丰富,其演变方式整体上呈现出词义扩大,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趋势。
词以扩大指的是“词语从原先表达外延较狭窄的概念扩大到外延较宽的概念,其结果是新义大于旧义,旧义包含在新义之中”。【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随之改变,“黄”由最早的基本颜色词黄色演变出一系列与黄有关的颜色和事物,如赤黄、黄了、黄发等,在颜色义的基础上扩大了词义范围。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指的是古今词义在历史演变进程中,褒义、贬义、中性三种感情色彩的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首先“黄”的词义从中性义转变为褒义,“黄”最早表示土地的颜色,逐渐出现高贵、吉祥的义项,从中性义变为褒义。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黄”的词义从褒义转变为贬义,“黄”从富贵、吉祥发展到近现代表示低俗、堕落等意思,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三、颜色词“黄”的文化内涵
罗常培先生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的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颜色词“黄”从古代发展到近现代,其文化内涵在不断发展。
(一)上古时期:“黄”与土地崇拜
上古时期,“黄”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人的土地崇拜有关。“五行说”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世界由五种性能的物质组成,即“火、水、木、金、土”,这五种性能的物质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特点。“五行说”将“金、木、水、火、土”分别赋予了“白、青、黑、赤、黄”五色。在阴阳五行学派的“五德终始”理论中,木是五行之始,水为五行之终,土居五行之中,即中央属土。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五方天帝”中,中央位置的是黄帝,分配五色五行。可见,黄帝中央的位置很重要,而土地正对着黄帝中央的位置,也一样具有重要地位。
(二)中近古时期:“黄”与权力地位
到了中近古时期,“黄”的文化内涵与皇权紧密联系。隋唐时期,皇帝的龙袍开始用黄色的布料。在这之前皇帝衣服的颜色是根据五行而定的。唐朝时,皇帝根据“五德始终说”推算出自己是“土德”,于是穿衣为黄。唐高祖李渊下令只有皇帝可以穿黄色服饰,把赭黄升级为皇家专属颜色。赵匡胤陈桥兵变,手下将领对他黄袍加身,赵匡胤成为皇帝开创了宋朝,黄色变成了皇权的象征,黄色的独霸意义加深。元朝规定庶人不得穿赭黄色。明朝建立之后,帝王专用颜色除了赭黄,还有柳黄、明黄、姜黄,皇家专用的颜色为赭黄和赤黄色,朱元璋明确规定皇帝常服的颜色为黄色。在这一时期,“黄”与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近现代:“黄”与低俗堕落
到了近现代,黄色渐渐有了低俗堕落的文化意味。“黄”的文化内涵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相传英国诗人王尔德因罪名遭逮捕,警察抓他时发现他的兜里有一本封面颜色为黄色的书,是一些不入流的小说家所写的隐晦文字,是打着文字外衣的色情文学,这让黄色首先带有了隐晦色情的意思,这种文学风格风靡欧美。在此之后,许多以黄色为基调的文学内容、图片等充斥报纸。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中国也开始流行这类文学,于是人们把黄色与色情联系在一起,黄色便出现了低俗、堕落等贬义色彩。直至今天,想到黄色,人们都会将其与低俗联系在一起。
四、结语
词汇是不断更新变化的,随着新事物、新观念的陆续出现,为了表达的需要,人们需要创造一些新的词语 , 或赋予旧词新义来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制约了语言使用者不能无限制地去创造新词语 , 所以人们会在旧词的基础之上,概括出一些新义,这样一个词的词义就演化得越来越多。“黄”的词义就从土地之色到被用来指“黄发”“幼儿”“富贵”“吉祥”等。近代以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颜色词“黄”出现了“低俗、堕落”等意思,词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颜色词“黄”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 潘峰. 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研究[M]. 武汉出版社,2008.
[2] 李慧 . 试论古今颜色词的词汇演化——以“青、黄”为例 [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30(02):39-43.
[3] 李丽萍 . 颜色词“黄”字考 [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96-
.
[4] 程文宣. 关于颜色词“黄”的语义研究[D]. 吉林大学,2010.
[5] 张绍全 . 词义演变的动因与认知机制 [J]. 外语学刊 ,2010,(01):31-35
【作者简介】
李语,女,布依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赵春明,女,蒙古族,副教授,研究方向:实验语音学、蒙古语族语言语音对比。
【基金项目】
* 本文为社科基金项目“声学、生理格局理论视角下的蒙古语额鲁特话语音比较研究”(22XYY03)阶段性成果;2024 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声学、气流信号的呼伦贝尔额鲁特蒙古语语音研究”(3192024002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