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代明华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红旗镇中心小学 614300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授知识,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互环境,学生在小组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建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互动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智能领域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交流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小组中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讨论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共同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分组
1. 分组原则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2. 分组方法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自由分组、根据学习成绩分组等方法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以免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明确任务
1. 任务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共同合作。
2. 任务分配
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在分配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的分配,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三)培养合作技能
1. 倾听技能
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打断他人的发言,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2. 表达技能
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要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3. 合作技能
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与他人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技能包括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相互支持等。
4. 评价技能
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对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及时评价
1. 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2. 评价时机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合作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合作策略。
3. 评价结果的反馈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小组其他成员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实施过程
合理分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 8 个小组,每个小组由 4 名学生组成。在分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以便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 明确任务
教师出示例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 12 小时,火车每小时行 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如负责列式计算的学生、负责检查计算结果的学生、负责解释计算过程的学生等。
3. 培养合作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技能、表达技能、合作技能和评价技能。如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打断他人的发言;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要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对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4. 及时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小组其他成员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案例效果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六、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分组、明确任务、培养合作技能、及时评价,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