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美术鉴赏中本土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挖掘

作者

李畅

银川市实验中学

引言

当今全球化浪潮汹涌,多元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不断重塑着学生的审美观念。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培育学生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的关键环节,承担着重要使命。本土民间艺术宛如隐匿在民间的璀璨明珠,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底蕴与独特魅力。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不仅能守护民族文化根脉,更能为学生开启一扇领略别样美的窗口,对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本土民间艺术在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当代价值类型剖析

1.1 艺术审美价值的独特体现

本土民间艺术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审美价值。民间剪纸艺术,凭借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便能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图案,其线条的流畅与顿挫、造型的夸张与抽象,展现出质朴而灵动的美感。民间刺绣则以细腻针法、丰富色彩,将花鸟鱼虫、神话故事等精妙呈现,针法的疏密变化、色彩的搭配组合,尽显独特审美情趣。这些民间艺术作品,打破了常规艺术的创作范式,以独特视角与表现手法,为学生带来全新审美体验,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提升其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让学生领略到民间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1.2 文化传承价值的核心要义

本土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记忆。民间年画中蕴含着传统节日习俗、历史典故,如杨柳青年画常以喜庆的人物形象、热闹的场景,展现春节等传统节日氛围,传递阖家团圆、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让学生直观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民间戏曲服饰、脸谱等艺术形式,与戏曲文化紧密相连,不同脸谱色彩、图案代表不同人物性格、身份,是戏曲文化的视觉符号。通过美术鉴赏接触这些民间艺术,学生能深入理解民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1.3 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价值挖掘

在高中美术鉴赏中融入本土民间艺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民间艺术创作过程往往需要耐心、细心与专注力,学生在赏析、尝试创作民间艺术作品时,这些能力能得到锻炼。例如,学习民间陶艺,从揉泥、塑形到烧制,每个环节都需精心操作,培养学生耐心与实践能力。民间艺术中蕴含的创新思维,如民间玩具的巧妙结构设计,能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在了解民间艺术背后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时,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在审美、思维、文化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发展。

二、高中美术鉴赏中本土民间艺术当代价值的挖掘途径

2.1 教材资源与本土民间艺术融合策略

将本土民间艺术融入教材资源,可从多方面着手。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增加民间艺术专题章节,系统介绍剪纸、皮影、编织等艺术形式,配以高清图片、详细文字解读其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例如,在介绍民间皮影艺术时,插入皮影制作工艺流程图片,讲解皮影人物造型特点与色彩象征意义。结合教材现有内容,巧妙关联民间艺术,如在讲解色彩搭配时,引入民间刺绣色彩运用案例,分析其色彩对比与协调之美。还可开发校本教材,挖掘本地特色民间艺术资源,如地方民间绘画、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更亲近本土文化,丰富美术鉴赏课程内容。

2.2 教学方法创新助力价值挖掘

创新教学方法,能更好挖掘本土民间艺术价值。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民间艺术创作场景,如模拟民间剪纸艺人工作室,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剪纸艺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利用项目式学习,布置民间艺术主题创作项目,如让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创产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民间艺术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提升综合能力。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民间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意义等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深化对民间艺术的理解。

2.3 课外拓展活动对价值呈现的促进

课外拓展活动为本土民间艺术价值呈现提供广阔空间。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近距离观赏珍贵民间艺术藏品,观看艺人现场制作,如在参观民间刺绣非遗传承基地时,学生可亲眼目睹刺绣艺人精湛技艺,感受艺术魅力。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举办讲座、开展工作坊,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创作过程,如民间艺人指导学生制作风筝,传授风筝扎制、绘画技巧。举办民间艺术主题展览,展示学生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在校园营造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氛围,全方位呈现民间艺术当代价值。

三、挖掘本土民间艺术当代价值对高中美术鉴赏及社会的影响

3.1 对丰富美术鉴赏课程体系的作用

挖掘本土民间艺术当代价值,极大丰富美术鉴赏课程体系。传统美术鉴赏课程多聚焦于经典艺术作品,引入民间艺术后,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在某高中,自将民间艺术纳入美术鉴赏课程后,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显著提升。民间艺术独特的创作材料、表现形式,如用麦秸制作的麦秸画、以泥土为原料的泥塑艺术,为课程增添新颖元素。从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到艺术特色赏析,构建起全新知识体系。学生不仅能了解到西方油画、中国水墨画等经典艺术,还能深入探究民间糖画、面塑等艺术形式。通过对比不同艺术类型,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艺术发展脉络,拓展美术鉴赏课程广度与深度,提升课程吸引力与实效性,使美术鉴赏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3.2 对学生审美与文化素养提升的成效

对学生而言,接触本土民间艺术有效提升审美与文化素养。在一项针对参与民间艺术鉴赏课程学生的调查中,超过 80% 的学生表示自身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鉴赏民间艺术作品,学生审美感知更加敏锐,能欣赏到不同风格、形式的美,从民间艺术质朴美、粗犷美中汲取灵感,提升审美层次。在了解民间艺术背后丰富文化内涵过程中,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增加,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理解,文化认同感增强。例如,在学习民间木版年画后,学生不仅能赏析其艺术美感,还能知晓年画所承载的民俗文化,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3 对本土民间艺术传承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意义

从社会层面看,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挖掘民间艺术价值,对本土民间艺术传承意义重大。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为民间艺术传承储备新生力量,学生毕业后可能成为民间艺术爱好者、传承者,推动民间艺术延续发展。民间艺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文化价值在校园传播,能提升社会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社会融合创新,如民间艺术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为构建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四、结论

通过多元方式挖掘价值,不仅丰富美术鉴赏课程,提升学生素养,更能助力本土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未来,应持续深化这一领域探索,创新教学手段,整合社会资源,让本土民间艺术在高中美术鉴赏中绽放更耀眼光芒,为培育时代新人、繁荣社会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幸玲 . 论广彩在高中美术工艺模块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D].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3.

[2] 卢嫣嫣 .“逆向设计”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

[3] 李嘉轶 . 民间美术元素引入高中绘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