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王凯
110104197412180414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本文深入剖析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特征,探讨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内在关联,明确园林景观在智慧城市中的生态、社会与文化价值。通过分析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阶段的应用策略与实践要点,结合典型案例阐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智慧城市;园林景观;智慧化应用;城市可持续发展;融合策略
引言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与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智慧城市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依托,通过对城市各类资源的智能化整合与管理,旨在实现城市运行的高效、便捷与可持续。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居民休闲空间的功能,还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利用效率低、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发展的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一、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剖析
1.1 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城市智慧是用信息技术做主要动力和媒介,实现对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精细化和城市运行和发展的智能化理念的总和。智慧城市的内涵表现为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生态共生,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各个系统和各类服务需要进行信息的采集、传送、智能的处理等,从而对人民的生活进行不断升级,对城市的多功能进行优化,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智慧城市研究可以追溯到1990年左右的数字城市,当时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基础网路设施的网络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之后,智慧城市的概念迅速扩展到全球,在城市建设中逐渐过渡到智慧城市化、一体化等水平。在近年5G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带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到了一个繁荣的高峰,在各类城市发展建设和应用智能化的基础上,城市系统的协同管理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1.2 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关键技术与特征
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主要包括4方面:物联网技术完成对城市设施和环境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和数据采集;大数据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为城市决策提供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根据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化实现城市的管理;云计算技术提供可弹性化服务的数据存储和计算。4方面技术的综合应用,使智慧城市具备实时、交互和自适应3个特点。
二、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内在关联
2.1 园林景观在智慧城市中的角色定位
景观作为智慧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生态功能来看,景观是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绿林及树木发挥城市碳循环作用的前提,城市绿地改善气候功能;从城市人文功能来看,景观是市民享受园林休憩空间、释放城市生活压力、增进社区之间邻里关系的重要园景、园林空间与设施;从城市建设记忆与传承性来看,城市中的景观具有城市历史记忆与地方风貌,彰显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城市的景观作为绿色基础设施,与未来智慧城市生态网络、海绵城市创建规划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2 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对园林景观发展的影响
智慧概念促使园林景观转向了智慧型、精细化转型。从设计理念来看,大数据分析可以给出城市居民对园林的需求与习惯,园林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设计;从园林管理来看,通过物联网的运用,园林从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过渡,提高了管理效率;从园林的服务来看,园林的游客可以享受个性化的,身临其境般的感受。AI+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为居民推送服务,智能导览可结合游客喜好为游客导航推荐、浏览及展示;智能解说可通过定位发布讲解资料及可推荐景点提示等。
2.3 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与价值体现
智慧城市园林景观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园林景观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滞后、资源浪费等短板,制约了智慧城市科学高效的管理功能;智慧城市发展依赖于园林景观良好的生态本底功能,人和自然之间要达成和谐统一。融合的价值取向有三,一是从经济价值看,园林景观智能管理模式节省养护开支,提高园林资产运营效益;二是从社会价值看,提高居民幸福感受与归属感;三是从生态价值看,帮助城市实现“碳中和”,提高生态韧性。
三、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要点
3.1 规划设计阶段的融合策略
智慧园林的建设应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源头上即统筹考虑以智慧城市理念开展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借鉴城市大数据分析人群分布、人流量热度等信息来统筹规划设计园林的规模及位置;从手机信令信息数据分析人们的生活休闲需求及缺乏缺口,以确定周边口袋公园选址;生态适应性设计理念是对地势、气候以及植物特性等环境条件进行的适应性设计方法,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如气候、水文条件对植被及场地做出有效设计,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利用海绵城市中的生态设施,如雨污水可滞、渗、蓄和净化等透水铺装、透水路面以及低影响开发雨洪设施来实现对雨洪资源的自然储存和净化利用;引入公众参与设计手段,通过网络征集民意等公众参与手段,将民众的个性化需求注入公园规划设计。
3.2 建设施工阶段的技术应用
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施。在施工过程中,BIM技术能建立BIM模型,开展施工进度、质量及成本控制。对园林假山施工来说,可以通过BIM模型模拟现场施工场景中石材拼接,规避设计中的碰撞问题,降低二次返工的情况。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环境以及材料设备,在施工现场布设温度、湿度检测器、扬尘检测器、相机等,用于实时监控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环境;并且对苗木、建材贴射频(RFID)标签,做到材料和设备可追溯,能查询这些材料和设备的源头。利用无人机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快速获取地形数据信息进行快速放样以及控制施工进度。
3.3 运营管理阶段的智慧化手段
智慧维护阶段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构建智慧维护系统。通过设置物联网传感器收集植物生长数据、土壤水分数据以及设施运行数据用于提供养护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虫害预测及游客行为预测,对植株的虫害进行监测,通过监控摄像机,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植物虫害预测,通过监控摄像机的游客行为数据分析帮助景区旅游路线规划及景区公共设施规划。
结语
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与园林景观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通过技术赋能与理念革新,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实现智慧化升级,有效提升生态效益、管理效率与服务品质。未来,随着数字技术持续突破,二者的融合将更加深入,进一步推动园林景观向精细化、人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董嘉宝.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居舍,2025,(08):137-140.
[2]董淼.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应用[J].四川水泥,2019,(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