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创新研究
乔红霞
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小学 037004
引言
数字化时代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塑教育生态,知识不再受时空束缚,传播与获取方式实现了跨越式革新。轻点鼠标、滑动屏幕,海量知识瞬间涌入视野。小学古诗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文化底蕴的重任。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短板尽显。刻板的知识灌输、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古诗文望而却步,难以领略其中魅力。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创新,成为小学古诗文教学破局发展、重焕光彩的关键之举。
一、数字化转型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影响剖析
1.1 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
在教学工具方面,智能白板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师可通过触摸操作展示丰富教学内容,如播放视频、动画,呈现古诗文相关历史场景,让知识更直观。学习平台更是百花齐放,在线教育平台汇聚海量课程资源,学生能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打破学校教育的局限。教育管理层面,数字化手段助力学校实现精准管理,从学生成绩分析到教学资源调配,通过数据分析实现高效决策。例如,利用教学管理软件,能快速生成学生学习报告,精准定位学习薄弱环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1.2 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模式与困境
传统小学古诗文教学常陷入知识灌输泥沼,教师逐字逐句讲解诗词含义、语法知识,忽视学生主体感受。教学形式局限于黑板板书、教师朗读,单调乏味。如讲解《望庐山瀑布》,仅靠口头描述瀑布雄伟壮观,学生难以形成直观印象,对诗句理解浮于表面。长此以往,学生缺乏主动探索兴趣,对古诗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无法真正体会古诗文蕴含的文学美感与文化价值,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
1.3 数字化转型为古诗文教学带来的机遇
数字资源丰富性令人惊叹,网络上汇聚了大量古诗文朗诵音频、动画解读、历史典故视频等。教师可轻松获取,为教学注入活力。教学互动性显著增强,在线教学平台能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及时解答。学习个性化得以实现,借助学习分析技术,系统根据学生学习轨迹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如为喜欢绘画的学生推送以诗配画学习素材,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创新路径
2.1 教学资源数字化创新
利用数字技术收集、整合古诗文教学资源,打造多元教学素材库。教师可从各大教育网站、数字图书馆下载高清图片、音频、视频,涵盖诗词创作背景、诗人故事、诗词朗诵等内容。例如,将《静夜思》相关的古代生活场景图片、李白生平动画、名家朗诵音频整合,学生能从多维度感受诗词魅力。还可鼓励学生参与资源创作,如拍摄自己朗诵古诗文视频上传,丰富素材库,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2.2 教学方法数字化革新
运用多媒体,如在讲解《咏柳》时,播放柳树在春风中摇曳视频,配合轻柔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诗句描绘意境。在线教学平台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布置讨论话题,如 “《草》中体现了怎样的生命力”,学生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借助在线测试功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调整教学节奏,提升教学效果。
2.3 学生学习体验数字化优化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 “穿越” 到古代,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创作环境。如学习《登鹳雀楼》,学生通过 VR 设备站在鹳雀楼上,俯瞰黄河奔腾、夕阳西下美景,增强对诗句理解。学生仿佛能听到黄河水的咆哮声,看到余晖洒在河面上的波光粼粼,深刻体会诗人王之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豪迈情怀。游戏化学习也别具一格,设计古诗文接龙、诗词填空游戏,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在趣味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与参与度 。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开展古诗文接龙比赛,学生依次背诵上一句诗的下一句,规定时间内接龙越多越好,获胜者可获得小奖品。
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创新的挑战与应对
3.1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难题
教师在掌握数字技术方面存在困难,如对复杂教学软件操作不熟练,难以制作精美教学课件。许多教师面对功能繁多的课件制作软件,不知如何插入合适的图片、音频,设置动画效果,导致课件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在融入教学时,无法将数字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导致教学 “形似神不似”。例如,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却未引导学生结合教学重点观看,仅是为了播放而播放。提升策略包括开展定期数字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分享优秀教学案例;建立教师互助小组,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升数字素养。学校可每月组织一次数字技术培训,邀请教育技术专家讲解教学软件使用技巧、数字资源获取与整合方法等。
3.2 数字资源整合与应用困境
数字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资源存在错误解读、画质模糊等问题。一些网络上的古诗文解读,因创作者水平有限,对诗词含义理解偏差,容易误导学生。整合难度大,不同格式、来源资源难以统一管理。如从不同网站下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格式各异,在教学资源平台中难以有序分类。解决方法是建立资源审核机制,邀请学科专家、技术人员筛选优质资源;利用资源管理软件,对资源进行分类、标注,方便教师查找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学校成立由语文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资源审核小组,对收集到的数字资源进行审核,剔除错误、低质量资源。
3.3 教学评价体系数字化适配挑战
传统教学评价体系重知识记忆,以考试成绩为主,无法适应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创新思维培养。在数字化教学中,学生的在线学习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等过程性因素至关重要,但传统评价体系却忽视这些。构建新评价体系方向为采用多元化评价,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成果、在线学习参与度等;利用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轨迹,评估学习效果,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例如,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记录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质量,小组合作中承担任务完成情况等,结合学生在线学习时长、作业完成质量等数据,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对古诗文学习的掌握程度与能力提升。
四、结论
数字化转型为小学古诗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剖析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现状,到探索教学创新路径,再到应对诸多难题,每一步都紧密关联。尽管在教师素养提升、资源整合、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困难重重,但凭借积极培训、严格审核、科学构建等举措,有望逐一攻克。持续推进数字化创新,将为小学古诗文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教育中绽放光彩,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佘昕祎 . 文化审美视角下的小学古诗文学习任务群教学 [J]. 语文世界 ,2025,(07):84-85.
[2] 魏璇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J]. 亚太教育 ,2025,(02):166-169.
[3] 陈一勤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5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