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作者

沈巧萍

福建省安溪县第八中学

摘要: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及多元实践活动,能有效提升高中生法治素养,形成正确法律观念,促进法治人格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合格公民。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加强法治教育具有特殊重要作用。本文提出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活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等策略,全面提升高中政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法治意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法治意识;教学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环境下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呈现复杂局面,既有明显进步又存在诸多问题。高中阶段作为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其法治意识培养具有特殊重要性。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校已逐步重视法治教育,将其纳入政治课程体系,编制专门教材,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然而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现象。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法律条文讲解,缺乏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基本法律知识掌握不足,法律思维能力较弱,遇到问题无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部分学生甚至对法律产生误解,认为法律过于复杂,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

学校法治教育资源不足,专业师资匮乏,难以开展深入系统法治教育。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建立,法治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范围,缺乏实践体验与情感认同环节。评价机制也存在缺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法治素养全面考察,导致教师学生双方都将法治内容视为应试内容而非必备素养。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到来,学生获取法律信息渠道多样但良莠不齐,缺乏有效引导筛选,使其法治认知存在偏差。

二、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法治理念的有效途径

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构建系统化法治知识体系时,教师需深入探究课程标准,明确法治教育目标要求,将法治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有机融合,突出法治精神。重构教学内容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避免硬性灌输。创新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引入真实法律案例,使抽象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情境模拟法通过设置模拟法庭、模拟立法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讨论、辩论,增强参与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丰富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法律案例、视频、图片,增强直观性;利用网络平台建设法治资源库,推送优质法律知识;开发微课程慕课等新型教学资源,实现碎片化学习。注重法治文化熏陶营造良好氛围,教室内设计法治文化墙,展示法律格言、经典案例;组织法治文化周、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课《伟大改革开放》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运用多种途径渗透法治理念。授课伊始教师引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法制建设较为薄弱问题,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法律体系变化,让学生感受依法治国方略重要性。在讲解改革开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部分时,重点介绍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过程,如宪法修订、民法典颁布等重大法治成果。针对改革开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内容,教师需要设计模拟人大代表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立法推动改革深化,提出法律修订建议,体验民主法治精神。在讲解全面深化改革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法治保障改革作用,改革促进法治完善互动关系。课堂中穿插典型案例,如小岗村大包干从冒险行为到获得法律认可历程,展现法治精神与改革精神契合。通过设置法律思辨问题,如改革需要突破还是需要法治约束,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课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查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法律法规颁布时间线,感受法治进步历程,增强法治自信。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中政治实践活动中强化法治体验的创新方法

校内模拟实践活动是让法治教育形象具体化的重要途径,模拟法庭活动根据真实案例设计审判情境,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角色,体验司法程序;模拟立法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校规校纪制定修改,感受民主立法过程;法律辩论赛围绕法律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培养法律思辨能力;法治微电影创作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法治题材作品,寓教于乐。拓展校外法治实践基地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与当地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参观访问;安排旁听庭审,近距离感受司法活动;组织社区法律服务志愿活动,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调研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探究法治建设现状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法治实践,能突破时空限制,建立法治学习社区,分享交流法律知识;开设法治微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法律知识;组织线上法律问答活动,提高参与积极性;开展网络法治知识竞赛,以赛促学。

结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实例,设计一系列创新法治体验活动。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章节时,组织法治中国建设成就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整理党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成果,制作展板进行校园巡展,让学生成为法治宣传员。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内容,开展走进基层法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智慧法院、社区矛盾调解中心,体验科技赋能法治建设新成果。结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主题,举办新时代法治故事会,邀请基层法官检察官警察分享执法故事,增强学生法治情感认同。在学习新时代坚持改革开放部分,设计法治保障营商环境调研活动,引导学生走访当地企业,了解法治环境对经济发展影响,撰写调研报告。围绕新时代坚持党全面领导主题,组织模拟依宪执政活动,让学生体验依宪治国理政过程。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志愿服务,帮助弱势群体解答法律问题,体现法治为民理念。

结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通过科学分析现状,采取有效途径渗透法治理念,创新实践活动强化法治体验,能够构建起完整科学法治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思维,培养法治情怀,最终发展为具有较高法治素养公民。未来法治教育应更加注重实效性,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认知特点,促进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深度融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任淑玲.高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8):151-152.

[2]杨禧泉.高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二中学;,2021:349-352.

[3]陈挺松.高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