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自然课程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柳晓燕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第十幼儿园
摘要:在当今社会,教育理念不断革新,幼儿身心健康的培养在教育界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起点,自然课程的有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学视野下的自然课程,具有独特且显著的教育价值。它为儿童搭建起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桥梁,让儿童在感知环境的过程中,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农村地区虽然在物质资源方面相对匮乏,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一优势,开发出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自然课程,已然成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策略。本文将深入探讨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自然课程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从身体机能锻炼、心理情绪调节、认知思维发展等多个维度展开剖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期望为幼儿教育的稳健、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课程;身心健康;促进研究
在当今时代,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幼儿园教育里的自然课程,也愈发成为推动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力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幼儿教育资源相较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怎样凭借当地丰富的生态环境,开展卓有成效的自然教育,成为眼下急需破解的难题。从生态学视野来看,自然课程着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引导儿童与自然环境进行直接互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锻炼并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促进情感、认知等多维度的成长。目前,部分幼儿园虽已尝试开展自然教育,但在实际过程中,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和专业实践指导,导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深入探索生态学视角下自然课程的有效实施路径,不仅迫在眉睫,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幼儿参与种植收获与健康饮食教育
在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自然课程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组织幼儿参与种植收获与健康饮食教育是重要途径。教师应当依据季节变化精心设计种植活动,比如春天让孩子们亲手种下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种子,秋天播种草莓等水果幼苗,让他们全程参与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最终收获的每一个环节。在种植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耐心指导幼儿掌握诸如如何正确播种、合理浇水等基本种植技能;另一方面,借助日常观察,引导幼儿理解植物从发芽到成熟的自然生长规律,以及这些农作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还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幼儿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激发对健康食物的兴趣,进而在心智层面认同、在行为上践行健康的饮食习惯,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
比如,在《健康饮食与食物来源》这节课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从种植和收获入手,帮助他们理解食物的来源及其与健康饮食的关系。在活动中,教师组织孩子们亲自参与种植蔬菜或水果,让他们体验从种植、浇水到最终收获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观察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不同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周期,同时讲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身体的作用。当孩子们亲手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到,健康饮食源自大自然的馈赠。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幼儿在身体和认知层面均能获得提升,从而形成对健康食物的正确认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选择有益健康的食物。
二、肥料制作与有机种植的实践探索
在生态学视野下,肥料制作与有机种植实践活动对幼儿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可借此引导幼儿了解土壤养分来源,明白土壤肥力关乎植物生长,生态平衡对维持肥力至关重要,进而理解肥料生态效应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意识到健康土壤和适宜肥料是农作物良好生长及人类获取优质食物的基础。实践操作中,教师示范指导幼儿参与有机肥料制作,如利用厨余垃圾堆肥。让幼儿收集果皮、菜叶,按比例与土壤、枯叶混合,定期浇水、翻动,观察其腐熟成肥的过程,直观感知自然资源可持续性,领悟废弃物可转化为宝贵资源。此外,教师应强调有机种植的意义,介绍其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利于植物生长、土壤生态平衡及食品安全。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掌握环保知识,培养环保责任感,从小养成珍惜资源、保护自然的意识,成长为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比如,在《生态种植与肥料制作》这节课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动手制作肥料的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有机肥料的制作过程以及其对植物健康生长的影响。活动中,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如何利用厨余垃圾、树叶和其他有机物质制作肥料,并让他们亲自参与到肥料的混合和储存中。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解释肥料对土壤的养分补充作用,并强调有机肥料与化肥的区别,帮助幼儿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观察种植区,讲解有机种植如何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植物抗病能力。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制作有机肥料的技能,还深刻体会到自然循环的重要性,培养了环保意识,并为其未来的健康生活打下了基础。
三、冰雪总动员系列探索性活动设计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冰雪总动员系列探索性活动为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了趣味路径。寒冬时节,教师可利用这一自然契机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孩子们开展雪地探索,感受雪的形状与触感;组织滑冰、冰壶体验等冰上运动,让他们体会冰面乐趣。活动时,引导孩子进行打雪仗、堆雪人等雪地游戏,激发活力热情;开展冰雕、雪塑制作等冰雪艺术创作,培养创造力与审美力。孩子们在体验寒冷环境时,耐力、协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得以锻炼。教师需注意提供科学安全指导,依据孩子体能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严格遵循安全规则。这样,孩子们既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又能提升心理素质与情感认知,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比如,在《冰雪运动与冬季探险》这节课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与冰雪相关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冬季自然环境的探索兴趣,并通过运动促进身体健康。活动安排中,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雪地游戏,如雪地滚球、冰雪障碍跑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幼儿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感和耐寒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安全,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穿戴防寒服装,并通过简单的身体热身活动预防运动伤害。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冰雪带来的乐趣,还能通过运动帮助孩子们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自然课程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实施策略。通过幼儿参与种植收获、肥料制作与有机种植实践以及冰雪总动员系列活动等方式,课程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此外,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通过科学引导和互动学习,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健康饮食观念、环保意识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些策略的实践,幼儿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自然课程在儿童身心健康促进中的积极作用,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清红.幼儿园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4,(10):96-98.
[2]王佳明.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亲亲自然”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0.
[3] 黄进. 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的建构[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2):1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