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张钮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木卓镇人民政府 657208

引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对于有效化解当前时期农村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以及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农民参与投保的意愿不强、覆盖范围较窄等各种突出的问题。因此,只有全面地掌握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决策的各类因素,再针对这些因素制定并且实施相应的举措,才能逐步地增强农民的参保意愿以及扩大保险覆盖的范围,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完善。

一、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

(一)农民经济收入

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影响农民参与养老保险意愿的核心因素,对于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村居民而言,他们的收入水平会直接地决定农民可用于非必需消费的资金额度。倘若农民的家庭年收入仅能覆盖自身基本的生活开支与农业生产投入,多数人会选择暂缓参保养老保险;而当农民的收入存在结余时,他们的参保意愿也会显著地提升。同时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即从事非农产业、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农民更加愿意制定长期的参保计划;而依赖传统种植养殖的农民,因为自身的收入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他们在参保时往往更加谨慎。部分地区还会出现“高收入者主动参保、低收入者被动观望”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收入水平与参保意愿的正相关关系。

(二)农民文化程度

农民自身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民认知能力和长远规划意识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通常能更加清晰地理解养老保险“缴费积累、未来受益”的运行逻辑,也更加容易通过政策宣传、网络信息等渠道了解更多参保的细则,从而主动地计算参保的长期收益。相比之下,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可能对“先投入后回报”的模式存在一定的疑虑,他们反而更加倾向于“现收现支”的储蓄方式,对于未来养老风险的预判能力也相对比较弱。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往往可以接触外界更多的相关信息,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模式的接受度更高,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可能更加依赖“养儿防老”等传统的养老观念,进而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三)制度政策方面

制度政策的设计合理性与执行透明度会直接地影响农民参保的意愿,农民在缴费标准方面,倘若缴费档次与农民实际承受能力相匹配,且设有弹性调整机制,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农民的参保可行性;但是倘若缴费金额过高或档次设置单一,就很可能会将部分农民挡在门外。

在待遇保障方面,社会基础养老金水平、个人账户收益计算方式等是农民比较关注的核心问题,当农民预期的养老金能有效地补充老年生活开支时,他们的参保意愿才会逐渐地增强。此外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出现缴费规则、待遇标准频繁变动的情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对制度的信任度,同时基层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如参保流程便捷性、政策解释清晰度等当面也会间接地影响农民的参保决策。

二、当前增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有效措施

(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参保能力

农民收入不足是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根本瓶颈,只有农民的收入提升并且形成稳定的结余,才能让农民在保障基本生活后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养老保险中,而收入增加还能持续地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逐渐地减少农民因短期开支挤压参保资金的情况,进而从根源上提升参保的可行性。

比如,农村可以通过“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带动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积极地引进电商平台不断地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当地农户年收入持续增加。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联合企业开展农民生产技能培训,每年输送农民到周边城镇务工,使农民的月均工资不断增加,这样农民在收入提升后才能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之前的比例明显提高。

(二)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

农民参保意识薄弱常常源于农民自身的认知不足,因此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能有效地增强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解程度,从而充分地打破“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农民可以真正地认识到参保的长远价值,使农民从“被动告知”转向“主动参与”,从思想层面上解决参保意愿问题。

乡镇可以开设“乡村夜校”,每周安排养老保险专题课程讲座,由专业人员用方言为农民讲解参保政策、算账对比参保前后养老保障差异。同时当地还可以组织文化志愿者编排小品、快板等节目,有针对性地将参保知识融入到文艺表演中。

(三)完善相关机制,保障参保农民合法权益

制度保障是农民积极参保的重要支撑,只有具备完善的制度机制才能消除农民“缴费后无保障”的顾虑,从而有效地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不断地增强政策方面的公信力,让农民可以切实地感受到自身权益有保障,这样才能建立农民长期参保的信心,以避免因制度缺陷而导致的参保意愿犹豫的现象。

当地可以建立养老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保证基础养老金每年都能根据物价涨幅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上调,同时还要开通“参保权益查询平台”,农民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缴费记录、个人账户收益等信息。

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及与施行是当前社会持续进步的必然走向,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农村养老保险在发展进程中仍面临着农民参与投保意愿不强且覆盖范围较窄这一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深入地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以及增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主要措施,以期能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完善,实现农村人口“老有所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明立杏 . 青岛市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韧性及缴费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D]. 烟台大学 , 2025.

[2] 张海洋 . 平台型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 山东财经大学 , 2025.

[3] 曾思颖.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湘潭大学 , 2024.

[4] 王欣. 农村居民投保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 辽宁大学,2024. DOI:10.27209/d.cnki.glniu.2024.000221.

[5] 杨轶帆. 新业态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 哈尔滨商业大学 , 2024. DOI:10.27787/d.cnki.ghrbs.2024.000408.

作者简介:姓名:张钮;籍贯:云南镇雄;出生年月日:1978.07.19 ;性别:女;学历:本科;职称: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方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