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解与教学应用

作者

裴晓菲

多伦县十五号小学 027300

摘要:本文聚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从内涵特点、设计路径及案例应对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分析“整本书阅读”学习方式特征,探讨任务群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结合实践案例讨论问题应对方法,旨在提供“整本书阅读”教学全面参考框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综合素养提升,为语文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

一、“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与特点分析

从课程理念看,“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强调阅读完整性、过程体验性与思维连贯性,注重培养学生宏观把握文本能力。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突出,区别于传统节选式阅读,要求学生全面接触原著,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理解文本内在逻辑关联;任务群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依据不同阅读阶段设计预习、精读、延伸等多元任务,形成任务链条;跨学科融合特征明显,鼓励学生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角度解读文本,促进知识迁移;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养成及思维发展轨迹,打破单一结果评价局限。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通过建构螺旋上升阅读进阶体系,引导学生逐步提升文本解读深度,培养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任务群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精神,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意蕴,形成个性化阅读见解。该模式强调合作学习价值,鼓励学生通过对话交流分享不同解读视角,实现集体智慧共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并非简单阅读量累积,而是强调质量提升,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思维品质。

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

选书策略至关重要,教师应考虑图书适读性、典范性与年龄梯度,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选择符合学情作品;任务设计需注重层次性,可采用基础-进阶-拓展三级结构,基础任务关注文本基本信息获取,进阶任务引导文本深层解读,拓展任务鼓励创造性思维表达;实施路径应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从整体感知、精读分析到主题探究,形成螺旋上升学习曲线。前期准备阶段可采用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中期实施阶段注重研读课设计,通过问题链引导文本细读;后期整合阶段重视展示课安排,为学生提供成果交流平台。任务群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需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指导。任务群设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环境,拓展阅读时空维度。评价机制应突破传统单一模式,建立包含自评、互评、师评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成长痕迹。任务群实施需重视学科内外资源整合,可通过主题关联方式实现语文与历史、艺术等学科知识融通,拓宽学生视野。

以《鲁滨逊漂流记》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为例,任务群可从探险精神与生存智慧双主题展开。第一阶段设计冒险起航任务群:通过封面猜想、扉页探究与序言分析引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绘制航海地图,标注故事发生地点;设计漂流日记模板,指导学生记录主角每次遇险情境与应对方法,培养细致观察习惯;组织荒岛生存挑战活动,请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列出荒岛生存必备物品清单并说明理由,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第二阶段构建智慧生存任务群:引导学生梳理主人公制作工具过程,分析其解决问题方法;通过比较鲁滨逊前后性格变化,探讨环境对人物成长影响;设计荒岛日历创作任务,让学生想象孤岛生活场景,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三阶段为主题思考任务群:组织孤独与成长主题讨论,分析主人公面对孤独心理变化;开展现代鲁滨逊跨学科探究,结合科学常识,讨论现代荒岛求生可能性;举办探险故事会活动,鼓励学生讲述阅读感受或创作续写故事。

三、“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案例与问题应对

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阅读能力差异大、课时安排紧张、阅读维持难度高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挑战,解决方案包括:实施分层阅读指导策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优化时间规划,扩展课内外衔接机制。学生阅读能力差异问题可通过设置基础型、提升型与拓展型三层任务应对,让不同基础学生均获得适切挑战与成功体验;针对课时紧张问题,可采取2+X模式,即固定课堂教学与灵活课外阅读相结合,突破时空限制;阅读兴趣持续性问题则需引入多样化激励机制,通过项目学习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活跃课堂,同时引入数字技术辅助,建立虚拟阅读共同体。教师指导能力提升也至关重要,学校应组织专题研修、同课异构等活动,增强教师“整本书阅读”指导水平。家校协同支持系统构建同样不可忽视,可通过家长阅读指导培训、亲子阅读活动等形式,形成育人合力。

以小学高年级《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某实验小学构建了奇妙西游,智慧人生主题任务群,取得良好效果。第一阶段西游初探任务群旨在建立整体阅读框架:通过认识齐天大圣导读课,引导学生观看西游记动画片片段,对比原著内容,激发阅读兴趣;设计西游地图制作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唐僧师徒经过地点,绘制路线图,理解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组织妖怪图鉴编写任务,记录各类妖怪特征、本领与师徒应对方法,培养整理归纳能力。第二阶段人物解密任务群聚焦人物深度理解:通过孙悟空性格变化追踪表任务,引导学生分析主角从桀骜不驯到忠心护主转变过程;设计你问我答活动,让学生围绕唐僧为何屡次误解悟空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思辨能力;开展如果我是他情境模拟,让学生从不同角色视角思考解决问题方式,发展多元思维。第三阶段主题思考任务群深化文化内涵理解:组织取经路上智慧与勇气主题研讨,分析师徒遇险与解困智慧;设计神话与现实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蕴含哲理;开展西游记与中华传统美德跨学科学习,联系传统文化背景理解作品深层含义。第四阶段创新表达任务群鼓励创造性转化:组织西游记新章写作,让学生基于原著创作新情节;设计西游记人物现代对话活动,引导角色与现代生活链接;举办西游故事会,通过戏剧表演方式再现经典片段。

结论:本文从内涵特点、设计路径与实践案例三个维度展开探究,揭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完整阅读体验、培养深度思考习惯与促进人文素养形成。未来“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进一步强化学科融合,创新任务设计,完善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阅读体验,促进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怀源.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解与教学应用[J]. 语文建设,2023(18):4-8.

[2] 韩婷丽.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 太原师范学院,2024.

[3] 叶俐君.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西游记》为例[D]. 福建:集美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