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数学融合路径探究
苏园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职教园区麒麟路15号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聚焦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融合问题,从现状探析、路径构建及实践策略三个维度展开探究。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数学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现状,归纳总结多元融合路径,提出创新实践策略,旨在推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数学教育转型升级。新媒体技术能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扩展学习空间边界,但融合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支持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从而实现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深度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校数学;融合路径
一、新媒体技术赋能高校数学教学现状探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工具已逐步渗透高校数学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当前微课、慕课、直播课等形式丰富课程资源,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增强现实技术提升教学体验,微信群、QQ群、学习平台等拓展师生互动渠道。多媒体视频演示复杂数学概念,三维可视化软件呈现空间几何结构,数学建模软件模拟现实问题,均使抽象理论更加直观易懂。高校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布置作业、组织讨论,学生可随时随地查阅资源、提交作业、参与讨论,打破时空限制。
现阶段融合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部分高校硬件配置陈旧,网络带宽受限,另一方面,教师媒体素养参差不齐,缺乏系统培训,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此外,教学资源开发不足,优质数字内容稀缺,无法满足多层次需求;评价机制滞后,难以科学评估学习效果;安全隐患突出,数据保护意识薄弱。更为关键是,许多应用停留于技术替代层面,未能实现教学方法革新与课程体系重构,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因此,亟需从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变革,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新生态。
二、新媒体技术融入高校数学教育路径构建
构建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融合路径,应秉持技术赋能教学、内容催生革新理念,统筹构建整体框架体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模式局限,完善基础架构设施建设作为首要环节,包括校园网络环境优化、智能终端设备配置、云计算服务中心建立等硬件支撑;同步推进数字资源体系构建,重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精选核心概念与关键问题,设计递进式学习任务,制作微课与慕课资源,开发交互式课件与虚拟仿真项目,编写电子教材与在线测评题库,形成立体化资源支持系统;教学方式变革则成为融合关键点,可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运用项目学习与案例教学方法,构建问题导向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同样不可忽视,应构建贯穿全程监测体系,融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手段,兼顾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维度,实现自评互评协同机制。
高校应着力打造具备媒体素养与数学专业背景复合型师资队伍,组织开展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建立教学经验定期交流与展示平台,设立专业技术支持团队协助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形成校本培训与外部引智相结合发展模式;促进开放共享文化形成,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资源互通共享,共建数学微课资源库与题库系统;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引入企业实际问题与先进技术应用,共同开发数学建模与应用案例库;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与课程资源,拓展全球化视野;此外,还需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深度结合,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通过多维度路径协同建设,逐步形成新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局面,推动高等数学教育转型升级,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创新型数学人才。
三、新媒体技术助推高校数学创新实践策略
实现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深度融合需遵循顶层设计引领、智慧课堂实践、建模创新驱动、资源开放共享基本理念,系统推进创新实践。高校应强化发展规划顶层设计,明确融合发展目标体系与阶段性任务,配套实施政策保障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形成系统化推进框架;同时着力打造智慧课堂教学新生态,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自适应学习环境,整合优化各类教学平台功能,实现教学资源无缝共享与学习数据实时互通,借助学习分析技术精准把握每位学生学习轨迹与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与精准指导服务;此外还可依托数学建模平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利用专业仿真软件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组织数学建模竞赛提升应用意识,设计跨学科项目促进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难题,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构建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与互动交流平台同样是推进融合创新关键抓手。高校应积极设计虚拟数学实验项目,模拟抽象数学概念与现象,开发交互式数学探究工具,支持学生直观操作数学对象,利用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复杂空间几何结构与函数关系,使抽象数学知识具象化;同步创建数学学习互动社区平台,搭建在线讨论区与问答系统,组织专题学术沙龙与研讨会,举办云端工作坊与头脑风暴活动,促进知识共建共享与思维碰撞创新;推动数学课程资源全面开放,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微专业认证项目,实施学分认可制度,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与受益群体;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数学科普活动,提升公众数学素养与学科认同,通过直播平台举办前沿学术讲座与名师讲堂,拓展学习渠道与视野;建立常态化反馈优化机制,定期收集师生使用体验与改进建议,科学分析应用效果与问题瓶颈,及时调整改进融合策略,形成持续迭代优化循环。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变革必然趋势,通过本文可见,当前融合应用初见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构建有效融合路径需从基础架构、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评价机制、师资培养等多维度系统推进。实践创新策略应聚焦顶层设计、智慧课堂、建模实践、数字实验、互动社区、开放资源等关键环节。未来融合发展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注重技术赋能与教学革新协同推进,促进教学相长,实现从工具应用到深度融合转变,从而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数学创新人才,推动高校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玉洁,彭李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4,15(9):120-122.
[2] 樊效炘. 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数学融合路径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4,15(5):147-150.
[3] 薛刚.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数学课程建设的优化[J]. 大众标准化,2020(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