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作者

王丽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问题,从成因特点分析入手,构建科学转化体系与方法,实施全程跟踪反馈机制。学困生形成原因多元复杂,包括认知障碍、学习习惯缺失及心理因素等;针对性转化策略需建立在精准诊断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兴趣激发与目标引导相结合方式;良好追踪反馈体系能及时调整策略方向,形成闭环管理,有效促进学困生学习能力提升与自信心恢复,实现英语学习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分层教学;心理干预

一、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与特点

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首先表现为学习基础薄弱,从小学阶段累积知识缺口导致学习断层,词汇量不足,语法概念模糊,发音不准确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学生往往缺乏必要语言学习环境,家庭支持不足,无法获得额外辅导资源。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重要因素,许多学困生习惯死记硬背而非理解应用,缺乏系统性学习规划,不懂如何有效分配时间,备考策略单一,自主学习能力弱。第三,心理障碍成为制约因素,学生因长期学习挫折产生畏难情绪,对英语学科产生抵触心理,自信心严重不足,甚至形成习得性无助感,认为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难以改变现状。

从特点角度分析,这类学生普遍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低,问题回答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质量差等现象。他们英语学习兴趣普遍淡薄,认为英语无用或太难,缺乏内在学习动机。课堂上经常走神或做其他事情,对教师提问反应迟钝,回答问题信心不足,害怕出错被嘲笑。作业应付了事,抄袭现象严重,未能真正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这些学生常见考试焦虑,面对测验时过度紧张,导致正常水平发挥失常,考试成绩远低于实际能力水平。部分学生还伴随情绪问题,容易急躁或灰心丧气,遇到困难轻易放弃,学习韧性不足。

二、构建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体系与方法

构建科学合理转化体系是解决学困生问题关键所在,诊断评估体系建立通过多元化测评手段,包括专项测验、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习档案分析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找出薄弱环节。这一过程需结合认知发展规律、学科特点与个体差异,形成科学诊断报告为后续的干预提供精准依据。分层教学策略实施能有效应对学生水平差异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将学困生划分不同层次,设计针对性教学内容、难度与进度,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教学支持。转化方法层面,知识补偿策略应当突出基础夯实,教师需梳理学科知识结构图谱,找出学生知识断点,通过微课程包、专题辅导等形式填补知识缺口。针对发音问题可采用语音训练软件辅助,对于词汇量不足问题可设计分级词汇表,通过情景记忆法提高记忆效率;语法理解困难则需通过直观图示、情境教学等方式简化抽象概念。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教学为例,该单元主题恰好聚焦学习方法,为学困生转化提供绝佳契机。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针对不同类型学困生创设差异化学习环境。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设计学习风格测试问卷,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特点;制作词汇预习卡片,将本单元关键词如organize、set goals、make progress等按难度分类,配以图示及例句,降低学困生预习难度。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递进法,将Section A文本阅读任务分解成多个小步骤,设置由易到难梯度,让学困生从简单任务获取成功体验。针对听力困难学生,可借助情境图片、肢体语言辅助理解;对语法薄弱学生,将课文中情态动词用法归纳为直观表格,突出规律性。小组活动设计中实施角色轮换制,每位学困生分配特定任务,如计时员、记录员、发言人等,确保其积极参与且能发挥所长。课后巩固环节,开发学习策略日记,引导学困生反思记录每天所用学习方法及效果;建立微技能训练营,针对单元话题How to become a good learner让学优生担任小教练,每周指导学困生一项具体学习技能,如快速查字典方法、记忆单词联想法等,实现精准帮扶。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施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跟踪与反馈

教师应该建立健全监测系统,通过周测月考等形式定期评估学生学习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个性化学习档案创建对每位学困生情况进行精细记录,包括学习表现、心理状态、习惯养成等多维度内容,形成完整成长轨迹,便于分析改进。师生互动反馈机制建立能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感受与困惑,教师应该通过一对一谈话、学习日记、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内心想法,针对性解决问题。具体实施过程中,短期目标达成评估十分必要,将长期转化目标分解为若干短期小目标,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便进行小结与肯定,增强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教学为例,该单元主题关于过去经历与变化,可巧妙融入学困生成长轨迹追踪。教师可设计成长记录表,使用used to句型让学生描述自己英语学习变化历程,如I used to be afraid of speaking English in class, but now...等,引导学困生自我反思进步。课前预设知识点检测卡,将本单元核心语法点used to与一般过去时用法比较制成便签式检查表,学生可随时标记掌握程度,教师据此调整教学重点。课堂实施中采用进阶闯关机制,将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初识关、应用关、创新关三级目标,每位学困生必须达到前一关要求才能进入下一关,确保基础知识扎实掌握。针对Section B听力环节,使用错误归因分析法,教师记录学困生听力答题错误原因,如生词障碍、语速跟不上、长句理解困难等,为每位学困生建立听力问题档案,进行精准训练。课后设置反馈互动区,创建班级微信学习群,定期发布如What frightened you when you were young?等与单元主题相关讨论话题,鼓励学困生用学过知识参与互动,教师给予针对性点评。

结论:通过对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全面探究,认识到学困生问题成因复杂多元,需要从认知、情感、方法等多维度进行分析;转化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诊断基础上,通过系统化、个性化干预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地学困生实施差异化转化策略;跟踪反馈机制对于保证转化效果具有关键作用,能够实现及时调整与持续优化。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学困生类型学研究,开发更多针对性强、实操性强转化工具与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为每位学困生提供适合其发展教育资源与支持,帮助他们突破英语学习瓶颈,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兰香.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9):55.

[2] 刘子鸣.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4):130-131.

[3] 牛高.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19(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