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仪陇本土红色资源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深入研究
王耀
四川省仪陇马鞍中学校 四川省南充市 637600
摘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本土红色资源,是丰富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仪陇本土红色资源为例,深入探讨其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价值、现状、策略与实践路径,旨在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仪陇本土红色资源;教学融合
一、引言
仪陇作为朱德元帅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拥有丰富且独特的红色资源。将这些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增强历史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仪陇本土红色资源概述
2.1 朱德故里景区
朱德故里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包含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朱德同志纪念馆等核心景点。朱德故居是朱德出生和度过少年时光的地方,屋内陈列着当年的生活用品,生动展现了他早年的生活环境。朱德诞生地是典型的川北民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朱德同志纪念馆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朱德元帅伟大光辉的一生,从投身辛亥革命、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懈奋斗,彰显了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2.2 张思德纪念馆
张思德纪念馆以详实的资料、实物和场景复原,生动地展现了张思德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历程。从他在革命队伍中的成长,到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为人民利益英勇牺牲,馆内的每一处展示都深刻诠释了“张思德精神”的内涵,让参观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
2.3 仪陇红军标语博物馆
仪陇红军标语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红军标语为陈列主题的专题博物馆,收藏了1600多条红军石刻标语。这些标语内容涵盖了党的方针政策、革命宣传、动员群众等多个方面,如“打倒帝国主义”“土地归农民”等。它们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研究红军长征和革命历史的“活化石”,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三、仪陇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
3.1 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教材受篇幅限制,部分内容的叙述较为简略。仪陇本土红色资源作为鲜活的教学素材,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丰富的细节和背景信息。例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时,引入朱德元帅在这一时期的革命活动,如参与南昌起义、领导湘南起义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革命进程。同时,红军标语博物馆中的标语可以作为研究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政策和群众动员的重要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形势。
3.2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仪陇本土红色资源承载着家乡的历史记忆和革命精神,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学习这些资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乡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从朱德元帅、张思德同志等革命先辈的事迹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3.3 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仪陇本土红色资源的融入为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机会。例如,在研究朱德同志纪念馆的文物和资料时,学生需要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出发,客观地评价朱德元帅的历史贡献。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学生能够建立起更加清晰的时空观念,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时间脉络。在解读红军标语时,学生需要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标语的内容和背后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同时,学生在对红色资源进行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历史解释能力,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四、仪陇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应用现状
目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将仪陇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讲述朱德元帅、张思德同志的故事,展示红色景点的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土红色资源,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一些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朱德故里景区、张思德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此外,个别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与仪陇本土红色资源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如调查本地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情况,撰写历史小论文等。
4.2 存在的问题
(1)资源挖掘深度不足:部分教师对仪陇本土红色资源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讲述红色故事或展示图片,缺乏对资源的深入分析和讲解,难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意义。
(2) 教学方法单一:在应用仪陇本土红色资源时,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红色资源教育效果的发挥。例如,在参观红色景点时,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跟随讲解员参观,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3)与教学内容结合不紧密:一些教师在使用仪陇本土红色资源时,没有将其与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存在为了使用红色资源而使用的现象。红色资源的引入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脱节,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世界历史时,不恰当地引入仪陇本土红色资源,导致教学内容混乱,学生无法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4)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目前,仪陇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规划。学校和教师往往是根据教学需要或偶然的机会才引入红色资源,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零散的应用方式难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本土红色资源,也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结论
仪陇本土红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将其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深入挖掘资源内涵、创新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加强课程建设等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仪陇本土红色资源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仪陇本土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