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毛泽东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

作者

赵彬栋

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 712100

引言:对比分析习近平和毛泽东相关生态文明思想,可以发现两者都提倡敬畏、尊重自然规律,把自然生态当成有机统一体,同时需要全体人民积极参与到生态环保活动当中,通过研究毛泽东相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新时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1 毛泽东生态建设思想内容分析

1.1 保持水土,兴修水利

水属于人类重要生命源泉,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存在较大波动的一环。我国国土辽阔,环境多样,各种水旱灾害问题多发,水利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国计民生。基于全国范围实施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有效解决海河、淮河安全问题。此外,毛泽东同志还数次前往三峡调查,谨慎聆听多方意见,为后续建设三峡大坝提出重要指示。

1.2 绿化祖国,植树造林

受时代局限,毛泽东同志虽未直接提出生态环保概念,但他提出的绿化、绿色等理念,彰显出浓厚的绿色情怀。这不仅是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更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为生态实践提供了关键指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化事业意义重大。

1.3 城乡统筹发展思想

在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初期建设阶段,毛泽东同志便对城乡统筹发展开展积极探索,并提出诸多精辟论述,毛泽东相关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也是马克思理论和中国城乡实践融合的产物,对于新时期城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1.4 清洁环境,灭出四害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废墟、虫害传染病肆虐、卫生状况堪忧的局面,毛泽东发起爱国卫生运动,1958 年除四害运动成效显著,群众踊跃参与,全国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群众卫生意识大幅增强。

2 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特征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拥有继承意义,相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指导意义。

2.1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融合

毛泽东同志相关生态文明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融合、创新的成果。中国社会在从近代朝现代转型中,文化十分活跃,各类思想在中国追求自身市场。直到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成立,使中国社会开始稳步发展。

2.2 对自然开发、保护相融合

毛泽东强调顺应自然、征服自然相融合。大兴修建相关水利工程,开垦荒地,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植树造林,倡导精耕细作。提出节约利用、循环应用和综合利用等理念,倡导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四害进行全面消除。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融合。

2.3 突出群众实践性和主体性

毛泽东相关生态文明思想属于实践性和群众性融合。只有融入实践才能激发作用,转化为现实。除去实践,理论只能是一种空谈。始终将人民当成主体,共产党本质是服务于人民,是人民公仆。

3 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分析

3.1 崇尚人定胜天与和谐共生

社会主义初期建设阶段提倡人定胜天,需集中力量进行建设发展,满足经济文化需求,激发群众主动性,对抗不利环境,开展修桥建路、兴修水电站、开发北大荒、植树造林等活动,同时在实践中总结改造自然经验。

3.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承袭这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出访中提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并非两者并非处于对立状态,主要在人,在思路。两山论通过生动语言表达出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的决心,能够体现出人在生态资源中的主观能动性。

3.3 厉行节约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生活模式

毛泽东在建设、革命等活动中十分看重生产,强调厉行节约。习近平相关生态文明思想中也提到了全民绿色行动,提倡适度简约、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模式,反对不合理消费以及奢侈浪费现象,争取塑造良好健康文明生活风尚。

3.4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中国传统思想理念中注重农业生态平衡发展、追求顺应天时、实现生态循环。毛泽东同志在 1958 年提出三三制耕作和园林化原则,将其当成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雏形。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中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本质是生活和发展方式问题,需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实事,保障能源资源,治理环境污染,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与自然作为统一生命共同体相互依托、联系的共生关系。

3.5 实施严格环境保护制度

毛泽东同志主要通过号召和运动践行生态思想,在环境保护层面,提倡生产与节约同等重要,组织生产节约运动;号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部分运动和号召后固化为制度,1973 年起环境保护被纳入制度化轨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代虞衡制度将自然生态理念融入国家管理,涵盖多种官职且延续至清代,当下湖长制、河长制可见其影子;2017 年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强化污水防治,严格控制重点流域重化工项目,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实施河长制实现全面监管,同年提出在河长制基础上实施湖长制,加强湖泊管控、保护与修复,完善执法监管;2019 年在黄河流域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健全流域监管和跨区域协调机制,优化湖长制河长制组织体系,强化协同执法与联合防治。

4 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实践逻辑

4.1 生态红线确定制度保障

思想理论主要价值是指导实践,在实际运用中促进生态文明持续建设发展。为促进习近平相关生态文明思想顺利落实,需要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形成完善制度保障,强调严格遵守生态环保要求,禁止突破底线。在生态红线内促进经济建设实现顺利发展,明确发展目标和放弃发展原因,假如存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问题,即便存在需求的产能也需要即刻关停。

4.2 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合理路径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结合现实环境执行主体功能区战略。只有从根本层面合理设计可持续、协调发展措施,才能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生态环境严重损坏具体成因是无节制粗放滥用、开发资源。除了从根源层面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资源节约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工作。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

4.3 民生思想突出理想信念

民生思想属于习近平相关生态文明思想实际运用的基础理念,比起经济发展速度,更为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相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执行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大众需求,进一步确定社会矛盾转变,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迎合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帮助大众改善最为关注问题,这也是相关目标的直接反馈。

结语:综上所述,不同于毛泽东所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成果,立足于全球视角,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基于习近平相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在各个领域的生态合作,从而在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多样性以及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取得较大成就。

参考文献:

[1] 车辚 , 林娜娜 . 从《毛泽东年谱》看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 [J]. 创造 ,2022,30(05):51-54.

[2] 刘燕梅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主体性及实现路径研究 [D]. 西华大学 ,2021.

[3] 李宏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 [D]. 华南理工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