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许波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徐家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引导幼儿连贯观察书中画面情节想像人物的心理,引导幼儿对画面细节的关注有助于幼儿提高对图书画面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养成精读细品的阅读习惯,发展多种能力。引导幼儿表达对图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有效地挖掘图书内涵。
〔关键词〕图画书阅读活动;画面;发展
图画书(picture book)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与文的一种合奏。日本作家松居直曾提出:“图画和幼儿的心声相应,具有和幼儿对话的力量,图画书的生命力就在于此。”好的图画书,对阅读者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感染力。一直以来,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活动的指导存在一种倾向:教师过多地让幼儿关注文字上的描述,以尽快让幼儿“记住”书中的故事,恰恰忽视了书中图画的教育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图画书阅读水平,真正发展其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就介绍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中的几个有效指导策略。
一、引导幼儿连贯观察书中画面情节想像人物的心理
幼儿要“读懂”图画书,要把一个个断续的画面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和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入图画书的世界;图画书作为一种丰富的有趣的信息符号载体,其生动的视觉表现能够使儿童不受文字的约束,激发儿童的想象,唤起儿童对所视对象的兴趣和情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及创造力、逻辑能力等诸多思维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丰富的想象力源于丰富的体验,图画书中有多种多样的形象,更有各种复杂曲折的情节变化,幼儿在经历了种种图画故事“人生”以后,就会变得更具想象力,更能了解未知的事物。
李麦浪的研究表明,小、中、大班幼儿在看图书时,都能根据自己对角色的表情、动态的理解,去想像角色的对话,而在对角色的心理活动的了解上存在着年龄特点。中、大班幼儿能描述出主角的某些心理活动。如“小熊心里想着……”,“小熊担心迟到”,“小熊怕妈妈批评”,虽都属较表层的心理活动,但也表现了幼儿已开始能离开画面进行联想,把画面以外的事物结合到图书画面上去理解内容,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
二、引导幼儿对画面细节的关注有助于幼儿提高对图书画面的观察能力
1.引导孩子有序观察画面
孩子在阅读画面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画面中颜色最显眼、构图最明显的那部分所吸引,而忽略其他画面的细节信息。家长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孩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整体观察画面,尽量不遗漏画面所传达出的信息,这样对培养孩子的整体画面阅读能力很有裨益。
2.引导孩子发现新的图景
好的绘本往往藏着很多细节,可以和孩子重复阅读,引导孩子去发现上次阅读未曾发现的画面细节。这既可增加绘本阅读的兴趣,又能够有效训练孩子的观察力。以读《雨天使》为例,故事中除了主角“雨天使”之外,还有老天使、月亮老人等配角,这些配角在整个故事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在其中一页图画中,还藏着容易被忽略的小动物,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它们的状态如何,以此得知雨天使“工作”的急迫性。
三、引导幼儿养成精读细品的阅读习惯,发展多种能力
孩子刚开始阅读绘本时,很容易被某一页的画面吸引,仅仅去关注绘本几页的画面信息,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阶段可以这样。但当孩子到中、大班以后,就可以引导孩子对故事性的绘本尽量做“整体性”的阅读,即提示他们先把整本书都看完,再细细欣赏。这样的好处在于更容易让孩子发现每一页画面间的联系性,对画面进行逻辑性的解读。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开始养成精读细品的习惯。他们对图画的细节开始关注,往往以令人惊叹的“火眼金睛”读出许多成人也发现不了的细节。例如,在阅读风靡日本数十年的图画书《鼠小弟的小背心》时,宸宸小朋友突然大声说:“画漏了,画漏了。”原来他发现了这本书的一个破绽,第13页和15页上的海獭是有胡子的,到了第17页,海獭的胡子却没有了。接着幼儿自发开始了“找碴行动”,发现了狮子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幼儿和教师共同寻找出了答案。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幼儿日积月累形成的细致观察力,也看到了幼儿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幼儿在阅读中形成的精读细品的习惯有助于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多元能力的发展。
四、引导幼儿表达对图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有效地挖掘图书内涵。
在阅读活动指导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语言去挖掘画面情境中蕴含的内涵,从而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主动阅读、热爱阅读。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我们还运用了许多感性的语言,如爱、喜欢等话语,以及与幼儿拉手、拥抱等身体语言,帮助幼儿去感受图画中所蕴含的爱与被爱。同时也告诉幼儿,身边还有许多我们喜爱和爱我们的人,可以用语言和行动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的爱。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一书中,主人翁塔比莎有一颗牙齿松了,她想了很多种奇特有趣的办法,想让这颗顽固的牙掉下来。换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老师也一样,在阅读或朗读故事的过程中,老师渗透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并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这种情感的表露能有效地感染幼儿,在情绪的共鸣和互动中理解、欣赏故事的幽默,更好地完成图书的阅读。阅读活动结束后,幼儿开始学会理解、表达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了发展,审美情感得到了延续。实践证明,对图画书活动的科学指导使幼儿懂得了如何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感受图画书之美,学会真正进入阅读世界中去享受图画书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