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
樊雯 孟寒姣 刘佳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摘要:随着我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实践,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挖掘思政元素、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深化产教融合等策略,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
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群;课程思政;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要构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的全方位思政工作格局,从而使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1.是实现德技并修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德技并修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尚品德的复合型人才。
2.是构建专业群育人格局的重要组成
以专业群为单位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增强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不同专业课程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格局。
3.是推动“双高计划“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推动“双高计划”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挑战
1.专业群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和教学组织是以专业群为基本单位的,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也应以专业群为单位进行开展。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课程思政在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然而,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开展多是基于课程层面,各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各自为政,专业群内专业之间、各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共建共享,没有互联互通,专业群层面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尚未形成。
2.学生学习兴趣与思政育人效果的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认识,认为课程思政对于自身学习专业技能或提高考试成绩影响不大,而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缺乏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一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难以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引入课程思政教学之中,缺少专业特色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施的设计,存在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简单叠加的现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1.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根据“双高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群的实际情况,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包括建设内容、建设步骤、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等,确保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学生处、二级学院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过定期评估、反馈和改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格局。
2.挖掘思政元素,开发课程思政资源
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落实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如职业道德、传统文化、社会责任、团队精神、环保意识等。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思政育人主线,融合思政元素,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组织教师团队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视频、教材等资源,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库。整合校内外优质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如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进校园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政视野。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师傅、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联合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共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思政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大比武”等活动,在教学实践中锤炼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能力。
4.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育人效果
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结合专业课程特点,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网络社交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丰富思政教学的形式和手段。通过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思政育人空间
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联系的优势,发挥企业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企业文化、行业标准等相结合。依托现场工程师项目,师生到生产一线“真岗真做”锤炼岗位技能,“边学边练”体会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的熏陶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结语
“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中加强思政内容的融入,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因此,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落实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实现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黄丹.“双高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举措的探索[J].高教论坛,2021(6):1-4.
[2]鲁海,刘为海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4(3):133-136.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4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DJ2024B467)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系2024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XDJ2024B439)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樊雯,1986年1月,女,汉,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