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性视角下的高职音乐课程体验与优化研究
贾琰
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 泰国 博仁大学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学生参与性视角下的高职音乐课程,通过对学生课程体验的深入剖析,揭示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学生参与度对音乐课程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提高学生参与性是优化高职音乐课程的关键。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增强课程体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音乐课程;学生参与性;课程体验;优化策略
引言
在高职教育中,音乐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参与性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学生参与性视角出发,研究高职音乐课程体验与优化,对于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参与性对高职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1.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的学生参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音乐课程中,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创作、表演等活动中时,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索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者。这种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高职音乐课程不仅注重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更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参与音乐课程活动,如小组音乐表演、音乐项目策划等,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综合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3.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性的提高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二、高职音乐课程学生参与性与课程体验现状分析
1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为了解高职音乐课程学生参与性与课程体验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设计涵盖学生基本信息、参与音乐课程的动机、参与程度、课程体验评价等方面。访谈则选取部分学生和音乐教师,深入了解他们对音乐课程的看法和建议。研究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访谈学生86人次,教师45人次。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学生参与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程感兴趣,但参与动机存在差异。部分学生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而参与课程,希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另一部分学生则是为了满足学分要求或丰富课余生活。这种动机差异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课程体验产生了一定影响。
2.2 学生参与程度
在课程参与程度方面,学生在课堂听讲环节参与度较高,但在课堂互动、课外音乐活动参与方面存在不足。部分学生表示,由于课堂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互动性,导致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不高。在课外音乐活动方面,学校组织的活动种类和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3 课程体验评价
学生对高职音乐课程体验评价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教学内容方面,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音乐实践的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学生普遍希望教师能够采用更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在教学资源方面,学生反映学校音乐教学设备和场地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体验。
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
当前高职音乐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职业需求。课程设置过于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音乐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动力,参与度不高。
3.2 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较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3.3 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职音乐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参与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3.4 教学资源不足
学校对音乐课程的投入相对较少,音乐教学设备陈旧、数量不足,音乐教学场地有限。教学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音乐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课程体验和参与度。
三、基于学生参与性的高职音乐课程优化策略
1 优化课程内容
1.1 融入职业元素
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和需求,在音乐课程内容中融入相关职业元素。例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增加幼儿音乐教育相关内容;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融入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融合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1.2 丰富课程形式
除了传统的音乐理论和技能课程外,开设多样化的音乐选修课程,如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实践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同时,引入线上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2 创新教学方法
2.1 采用项目式教学
教师设计音乐项目,如音乐晚会策划、音乐作品创作等,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任务,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音乐讨论、排练、表演等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2.3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利用音乐教学软件进行音乐制作教学,通过在线音乐平台开展音乐欣赏和讨论活动。
3 完善评价体系
3.1 多元化评价主体
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则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3.2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增加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评价中的比重,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小组活动参与等方面的情况。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4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4.1 加大教学设备投入
学校应加大对音乐课程教学设备的投入,更新和完善音乐教学设备,如购置先进的乐器、音响设备、音乐制作软件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4.2 拓展教学场地
合理规划和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建设音乐排练厅、音乐工作室等教学场地。同时,加强与校外音乐机构、文化场所的合作,拓展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
结论
本研究从学生参与性视角出发,对高职音乐课程体验与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音乐课程在学生参与性和课程体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等优化策略。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改善课程体验,提高高职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优化策略的实施效果,以及如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高职音乐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于敏.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教育学,2024-03.
[2]杨天彬.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教育学,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