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案例
郭康琴
长治市沁源县实验小学046500
【教材分析】
《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老舍,原标题为《苦鸡》。文章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母鸡无私奉献、呵护幼崽的形象,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全文通过描写母鸡辛勤觅食、精心照料小鸡的行为,刻画了母鸡细心、忍让、舍己、无私的品格特征。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母鸡平时的样子和生活习性;第二部分写母鸡带小鸡觅食的情景;第三部分写母鸡对小鸡无微不至的呵护。
【课标分析】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 正确价值观:通过母鸡无私奉献的形象,培养学生感恩、孝敬的品质。
2. 必备品格: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发现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美和善。
3. 关键能力: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
【单元分析】
本文位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该单元以“珍爱生命”为主题,包括《母鸡》《白鹅》《猫》等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视自然。《母鸡》作为单元第一篇文章,展现了生命的伟大与母爱的无私。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需引导。学生已见过鸡的基本特征,对母爱有切身体会,这有助于理解文章情感。他们已掌握基本阅读方法,但分析表达技巧和把握思想情感仍需教师指导。
【课时规划】
本文教学安排为1课时(40分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细节描写刻画形象的方法;能说出母鸡的特点及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文章细节,归纳母鸡特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感恩之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重点】
1.理解母鸡的形象特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母爱主题。
2.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形象,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1. 理解母鸡在有了小鸡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 体会作者在朴实语言中表达的深厚情感。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母鸡与小鸡图片,提问学生见过的相关情景,引出课题。
学生活动:
分享见过的母鸡与小鸡情景,做好学习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激发兴趣,调动生活经验,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
教师活动:
范读课文,指导自由朗读,提问主要内容和母鸡特点。
学生活动:
跟读课文,自由朗读,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帮助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母鸡形象。
三、精读品析
教师活动:
1. 引导分段阅读:第一部分(普通母鸡的样子);第二部分(带小鸡觅食);第三部分(无微不至的呵护)。
2. 分析母鸡变化:提问变化表现,找出描写句子。
3. 引导体会品格特点:负责、慈爱、舍己、辛苦。
学生活动:
分段朗读,找出表现母鸡特点的句子,讨论品格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分段阅读和细节分析,理解母鸡形象变化及原因,体会母爱主题。
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1. 联系生活:提问“妈妈如何关爱我们”,引导联系母亲形象。
2. 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特点。
学生活动:
分享妈妈关爱的事例,了解作家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对母爱的理解,提高文学素养。
五、总结作业
教师活动:
引导总结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总结收获感受,记录作业要求。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形成整体认识,培养感恩之心。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观察动物,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观察日记。
3.写一封感谢信给妈妈,表达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母鸡》一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细节理解母鸡形象的变化,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母爱主题。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找出文中描写母鸡特点的关键句子。在分析母鸡的品格特点时,大部分学生能找出相应的文本依据,但在理解母鸡变化的深层原因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这反映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更加细致的引导。
在拓展延伸环节,将文本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学生在分享母亲关爱事例时表现积极,情感真挚,但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准确生动,词汇量有限,表明语言表达能力仍需加强训练。同时,我发现朗读训练环节略显不足,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深度受到影响,今后应增加朗读指导的时间和质量。
课堂时间分配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在精读品析环节用时过多,导致拓展延伸和总结环节略显仓促。总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母鸡形象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培养学生从具体描写中提炼抽象意义的能力,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