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策略探讨
牛素萍
兰州市中山小学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展开研究,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及提升品质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文章探讨了创设情境、游戏化教学及生活化案例等激发思维兴趣方法;阐述了问题引导、合作探究与开放性任务等培养思维能力课堂策略;研究了空间想象训练、逻辑推理实践与发散思考引导等提升思维品质途径。通过系统性思维培养策略实施,可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形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培养;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思维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目标,关系到学生认知发展与未来学习基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思维训练,学生主体参与不足,思维活动缺乏层次性等。本文旨在探索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教学策略,构建系统化思维培养路径,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激发思维兴趣的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兴趣需融合多元方法,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情境创设作为核心手段,可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熟悉环境中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游戏化教学通过数学闯关、趣味竞赛等活动形式,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与挑战,激活学习动力。多感官参与策略鼓励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触摸等方式主动探索数学规律,建立直观认知。提问设计环节则强调引发认知冲突,抛出具有深度思考价值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推理。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如艺术中几何美感、科学中数学模型等跨学科融合,有助拓展思维广度。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数字资源等现代教学工具,增强数学概念呈现直观性与吸引力。设置适当认知挑战,既不过难造成挫折又有一定难度引发思考,形成最佳学习区间。评价激励机制关注思维过程评价,肯定创新性思考,建立积极反馈循环。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校园定向寻宝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兴趣。课前,教师在校园中预先设置含有数学问题宝藏点,绘制简易校园地图标注关键建筑物。课堂伊始,教师出示一封寻宝信,讲述校园中隐藏多处宝藏故事,引发学生探索欲望。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贴好方向标识,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结合太阳位置解释方向判断方法。师生共同分析校园地图,确定当前位置,学习用向东100米、向西转弯等方位语言描述路线。学生分组领取任务卡,卡片包含如从教学楼正门出发,向南走50步,再向西走30步,找到数学宝箱等指令。小组成员需合作辨别方向,按指示寻找宝箱,宝箱中装有需解答数学问题。完成任务后,学生需绘制返回路线图,用方位词语准确描述行进过程。通过此活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方向概念,体验数学知识实际应用,激发主动思考兴趣培养空间方位思维能力。
二、培养思维能力的课堂策略分析
问题驱动学习作为关键路径,通过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参与,鼓励自主发现规律,形成深度理解。多元思维训练包括归纳推理、演绎论证、类比迁移等思维方式引导,促进思维方式多样化发展。错误资源利用将常见错误视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从错误中获取认知提升。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系统思维框架。知识迁移策略强调建立新旧知识联系,促进知识灵活应用。元认知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思维过程,学会监控调整思维策略。开放性任务设计鼓励多解法、多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合作学习机制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促进思维碰撞,培养批判性思维。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难度适宜任务,使各层次学生均获得思维提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堂开始,教师展示一则春节放假通知:2023年1月21日(农历除夕)至1月27日放假调休,1月28日(正月初七)上课,提问学生:这个假期共几天?春节是哪一天?引发学生思考时间计算问题。教师出示日历,让学生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引导发现大小月规律。接着设计生日日历探究活动,学生需填写自己生日,计算距离下次生日还有多少天,此过程需综合运用年月日概念与计算技巧。教师再出示特殊年份问题:为什么2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引导学生探究闰年概念与判断方法。随后开展时间专家小组合作任务,每组设计一个现实生活中时间计算问题,如从今天起,135天后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其他小组需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年月日计算器,通过操作实物理解时间单位间转换关系。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掌握时间计算知识,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锻炼了推理能力、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形成系统思维习惯。
三、提升思维品质的实践途径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教师需要开展空间想象训练,通过立体图形观察、空间变换操作等活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强化逻辑推理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思考,提升思维严谨性。进行发散思考引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此外,实施数学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科普文章等扩展视野,提升思维深度。
教师还应该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调查、小制作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思维。设计思维训练专题,针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不同思维类型进行专门训练。构建思维习惯养成体系,通过长期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通过这些实践途径,学生思维品质显著提升,思维更加严密、灵活、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明显增强。
结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需要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与提升品质三方面系统推进。本文发现创设情境、游戏化教学等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兴趣;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策略可全面培养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训练、逻辑推理实践等途径对提升思维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应构建更加完善思维培养体系,将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强化实践应用,注重个性化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持续探索创新思维培养模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磊.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C]//2024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24:1-3.
[2] 赵丽霞. 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C]//科教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4:1-5.
[3] 权俊刚.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C]//2024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 2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