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徐闻燕

泰安市岱岳区岳峰中学 邮编:271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应用于初中音乐课堂环境中所衍生出各类教学问题与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实践状况,发现课程安排碎片化、教学内容关联性不足以及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于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优化教学策略及创新教学方法两大方面建议,包括构建主题式整合课程体系、强化跨学科融合教学、推动情境体验式学习模式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音乐教育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问题,主要表现于教学组织方式、内容选择以及评价机制等多个层面。从教学组织来看,许多学校虽然表面上采纳大单元教学理念,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停留于传统零散式教学模式,课程安排碎片化现象严重,每节课内容相互独立且缺乏内在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建立完整音乐知识体系。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往往受限于教材章节划分或考试要求,未能真正按照大单元教学理念组织教学内容,使得课程整体性与连贯性大打折扣。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目标定位不清晰、单元主题过于宽泛或抽象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专业素养与大单元教学理念理解程度不一,造成实践过程中出现偏差,有些教师甚至将大单元教学简单理解为内容堆砌或时间延长,未能把握这一教学模式精髓。

从教学内容与方法角度考察,部分学校音乐课程仍然侧重于技能训练或知识灌输,忽视音乐审美体验与人文素养培养。教材使用上缺乏创造性转化与拓展,许多教师习惯按部就班完成教材内容而非根据单元主题进行系统重组与深度开发。音乐欣赏、演唱、创作等活动之间联系不紧密,难以形成完整学习体验。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特别是在音乐创作与表现环节中,缺乏有效引导与支持措施。评价机制方面更是存在明显短板,传统考核方式过分强调技能考查或理论知识记忆,缺乏对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审美感受与情感表达等方面综合评估。大单元学习成果展示渠道不畅通,学生完成单元学习后缺乏适当平台展示学习成果,影响学习积极性与成就感体验。而且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融合程度不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充分,难以满足大单元教学对多媒体资源与交互性学习环境需求。

二、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优化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优化需立足于主题整合与系统构建,通过精心设计学习序列创设连贯音乐体验。教师应打破传统碎片化教学局限,转而围绕核心主题构建完整知识网络,使每节课内容既独立成章又紧密关联。此类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情境创设与学习任务驱动,让音乐知识学习融入真实音乐活动中。值得关注点在于跨学科融合视角引入,将音乐与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发展进程等要素结合,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深层意蕴。同时应注重技能训练与审美体验平衡,既关注演唱技巧提升又重视音乐感受能力培养。课堂组织上提倡多元互动形式,如小组协作探究、角色扮演体验、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评价方式也应转向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音乐能力全面发展与个性化表现。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歌剧之夜(一)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应当将《猎人进行曲》、《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睡》、《饮酒歌》等六首作品整合为完整学习单元,设计走进歌剧艺术殿堂主题学习任务。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猎人进行曲》引入歌剧基本知识,让学生感受歌剧音乐特色;随后安排《卡门序曲》欣赏,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古典歌剧艺术魅力;继而学习《今夜无人入睡》咏叹调,体验歌剧中抒情性表达;通过回忆一曲感受歌剧音乐情感张力;最后以《饮酒歌》为高潮展现歌剧丰富表现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迷你歌剧院项目,学生分组选择喜爱歌剧片段进行角色分配、剧情演绎、舞台布置等环节,最终呈现小型歌剧表演。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强调课堂生态转变与学习方式变革,旨在构建更为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当代音乐教育已然超越传统单一技能训练或知识灌输阶段,转而追求情感体验、审美熏陶与创造表达融合统一。情境体验式学习作为重要教学路径,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音乐情境,让学生沉浸式参与音乐活动,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理解。项目学习则引导学生围绕音乐主题展开探究、创作与表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协作学习强调小组互动与集体智慧,音乐课堂中学生通过角色分工、合作演绎等形式实现共同成长。技术支持方面,数字音乐工具与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如在线音乐创作平台、虚拟音乐会等创新形式让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学科融合视角也极为重要,将音乐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理解音乐艺术价值与意义。

以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国流行风”教学为例,可采用“音乐文化探索家”项目学习模式进行整体设计。该单元包含让《黄土高坡》、《青藏高原》、《弯弯的月亮》等六首风格各异中国流行歌曲,教师应当设计“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主题项目,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不同时期代表性歌曲特点与社会文化背景关系。如第一组负责早期华语流行歌曲探究,第二组聚焦《黄土高坡》与《青藏高原》等具民族特色流行歌曲,第三组探究《弯弯的月亮》等抒情风格作品,第四组探索《故乡的云》与《乡间的小路》等乡土题材创作。学生通过资料收集、音乐赏析、风格比较等环节,制作“中国流行音乐时空隧道”多媒体作品,并设计“流行音乐沙龙”展示活动,各组呈现探究成果并进行歌曲改编演唱。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尝试借助数字音乐软件创作具有中国元素流行风格短曲,并组织“新生代中国风”创作比赛,让学生深入体验流行音乐创作过程。这种立体化学习方式既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真正走近中国流行音乐艺术。

结论:大单元教学理念应用于初中音乐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发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提出教学策略优化与方法创新两大方面改进措施,强调构建主题式整合课程体系、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学、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推行情境体验式学习与项目式教学等具体策略。实践表明,这些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佳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J]. 试题与研究,2024(7):97-99.

[2] 傅锦林.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构建[J]. 教育界,2024(1):20-22.

[3] 杨先美.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路径分析[J]. 学周刊,2025,2(2):137-13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