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

杨梓歆

宣威市第六中学,655400

摘要:在素质教育实施和推行的过程中,现代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养成,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需要着重考虑如何通过养成学生核心素养来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期望能够以合理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奠定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方法探索

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还能更好地保证学生能够满足未来现代生活和发展需求。但是,以目前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在应试教育活动的影响下,高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变化与发展的效果的提升。此外,部分教师并未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并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对未来发展的必要性,为此需要教师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可以充分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设置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前提,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在目前教师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能够改善传统教育观念给教学带来的影响,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观念纳入课堂教学目标当中,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规划和方案期间,以合理的教学切入点,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能够循序渐进地落实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避免设定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与学科内容存在偏差,并且教师并非一定要将五项化学核心素养全部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避免教学目标设定复杂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节奏,阻碍教学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1]。

例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工作开展前期,教师需要按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教学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进行理解,并利用概念知识对简单的有机物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模型构成和分子模拟软件,学生能够有效预测未知有机物的结构,经过实验方案对知识进行研究。同时,在教学期间需要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的方式,探究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决同分异构体、反应机理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研究中进行推理和验证,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此外,在教学目标设定期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风险,进而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重视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活动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学科种类,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多项内容都需要有实验作为支撑,为此实验教学也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开展方式。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质量,通过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和创新思维意识。同时,经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直观对教学内容进行观测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掌握和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关键。此外,学生在对化学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从证据的角度提出假设,再经过对假设的推理和研究进行验证,逐渐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点。

例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实验教学方案设计期间,教师需要明确设定实验教学的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来制定合理的实验活动方案,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术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在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实验活动开展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理解中和热的基本概念,在实验活动开展期间,首先需要在绝热容器中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其次使用温度计对液体初始温度进行测量;然后将氢氧化钠容易缓慢倒入稀盐酸中,在搅拌的过程中对温度变化情况进行搅拌;最后对热反应情况进行计算。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不仅确保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养成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需要加强与生活的关联性,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逐渐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保证学生能够运用合理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落实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而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出生活化的问题等,帮助教师找寻课本与生活的关联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化学生活化教学效果[2]。

例如:《乙醇和乙酸》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在课前导入的环节中,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实物展示,如酒精饮料、食用醋、含酒精化妆品等,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生活中乙醇和乙酸的应用,并且提出问题“你是否了解这些物品中的化学成分和作用?”以问题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乙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讨论乙醇在燃料、消毒剂等方面的应用。并且在经过乙酸的实验来观察酸性和酯化的反应,组织学生讨论乙酸在调味品、有机合成、清洁剂等方面的应用。通过讨论与分析加强学生对乙醇和乙酸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帮助学生以生活的眼光了解化学知识。

结束语:根据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实现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新时期的开展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资源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基础。同时,经过对教学完善和改进,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能更加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奠定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伟伟.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14):11-13.

[2] 王漫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24,(1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