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尹红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策略。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与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并从梳理知识结构、组织教学活动、布置作业等方面提出具体教学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在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中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统计;概率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一致性”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高年级阶段的统计与概率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采用大单元教学能够实现系统化、结构化教学,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目的。因此,探究“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评一致性”与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教育评估的统一”主张教育的目的、实施的行为以及对其的评估的统一。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起始与终结,而实施的行为则以实现这个目的为核心,而教学评价则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只有三者保持一致,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大单元教学是基于教材中划分的单元,在一个完整的任务驱动下联动所有的任务、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完成单元。对于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来说,它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深度把握和广度拓展不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掌握。例如,在教学统计图时,仅仅让学生学会绘制和读取统计图,而没有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意义。
(二)知识点零散
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点的分散性是一个问题,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们所学习的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式单一
一些老师依旧坚持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是老师进行讲述,而学生则是被迫吸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梳理知识结构
研读课标,把握核心概念,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心概念和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思考、表达与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价值。深度探究教科书的结构和知识框架,利用纵向交流和横向比较来解读教科书的主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要分析学情,精准定位目标,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二)组织教学活动
设定真实的环境,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可以创设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的统计情境,让学生计算平均数,并分析数据的意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统计与概率问题。例如,在教学统计图的绘制时,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表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得出结论。开展合作交流,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团队协作学习,来推动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例如,在进行统计调查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调查结果,最后进行全班汇报。
(三)布置作业
设计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分层作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和挑战性的作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调查家庭一个月的水电费支出情况,并制作统计图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应用价值。及时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四)教学评价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估的内容不只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包括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态度。例如,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自主探究能力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用各种评估手段,例如对课堂表现的评估、对作业的评估、对测试的评估以及对项目学习的评估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同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
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高年级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梳理知识结构、组织教学活动、布置作业和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在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中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培红.“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之友,2024,(24):33-34+38.
[2]朱月霞.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路径探究[J].中国教师,2024,(11):121-123.
[3]赵振磊.“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9):18-21.
[4]肖祖坤.“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4,(2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