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初中古诗词积累中的实践探索
詹桂芳
福建省永安市第四中学 366000
摘要:本文探讨游戏化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古诗词积累教学环节中,通过课堂教学创新设计、诗词情境构建及竞赛活动融合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古诗词记忆与理解能力。本文发现,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转变传统记忆模式,创设轻松愉悦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古典文学魅力,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双重提升,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初中古诗词;积累
一、多元互动策略,古诗学习深化
游戏化教学作为现代教育重要方法,将游戏元素融入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为学生提供全新学习体验。课堂实践中可采用诗词接龙形式,学生需根据前一位同学所背诗句末字开头背诵新诗,此方式既锻炼反应能力又增强记忆深度,同时提升课堂互动性。飞花令活动引入教学环节中,确定季节或情感关键词,学生依次说出含此字诗句,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古典诗词,扩充积累范围。数字技术辅助下,线上诗词填空程序的开发使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参与学习,系统自动记录答题数据,教师据此掌握学习状况,优化教学设计。
古诗词情感体验部分实施角色扮演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诗词历史背景与文化情境,如再现曹刿论战场景展示古代文人风采,或模拟苏轼狱中创作环境感受文人气节。教学进程中可设计诗词寻宝环节,预先准备包含诗词提示卡片,学生通过解读线索寻找下一首诗,完成最终任务,此过程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又强化古诗记忆效果。评价系统采用即时反馈机制,建立诗词积分榜,学生完成任务获取相应分数,达到设定标准后获得实体奖励,形成持续学习动力。游戏化教学设计核心在于转变传统知识灌输模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体系,充分尊重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古典诗词魅力与文化精髓,实现知识积累与审美提升的统一。
二、诗词情境创设,学习兴趣激发
教师应该通过构建多维感官体验空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创作背景与意境,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情境创设可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入手,如利用音乐渲染气氛,通过场景布置还原历史环境,让学生亲手制作与诗词相关实物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强大支持,多媒体展示、虚拟现实技术、互动投影等均可应用于课堂。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注重真实性与艺术性统一,既要符合历史文化背景又要富有审美价值;同时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平衡,既传递文学知识又保持学生兴趣。情境创设应强调互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情境主人而非旁观者,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诗词内涵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转变为引导者,创造条件并适时点拨而非知识灌输者。情境创设评价标准应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要重视情感体验与态度变化,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设计木兰从军主题情境体验。课前准备阶段,布置教室为北方草原风格,悬挂弓箭、盔甲等道具,播放大漠风声与马蹄声音效,营造边塞氛围。课堂伊始,教师着汉服讲述北魏时代历史背景,介绍当时女子地位与家庭责任观念。进入作品研读环节,全班共同诵读《木兰诗》,配以古筝伴奏增强韵律感。情感体验阶段设计木兰心路历程活动,学生分组扮演诗中不同阶段木兰形象,如女儿身决定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二载荣归故里拒绝封赏等场景,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木兰忠孝勇毅品格。课堂深入可组织古今对话环节,让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责任与担当问题,将古诗价值观与现实生活联系。延伸活动设置木兰诗书签制作,学生选择诗中最喜爱诗句,结合对诗意理解创作书签,融合书法与绘画艺术。通过多维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记住诗词内容,更深刻理解木兰精神内涵,实现知识积累与价值观培养双重目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竞赛活动融入,积累效果巩固
竞赛活动融入作为游戏化教学关键环节,通过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强化古诗词学习效果。竞赛设计应遵循层次性原则,设置不同难度挑战,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同时注重趣味性,将枯燥记忆转化为生动比拼,更要体现多样性,融合诗词朗诵、书写、创作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古典文学素养。竞赛组织过程中应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构建即时反馈系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表现,调整学习策略。竞赛活动可从课内拓展至课外,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形成立体化竞赛体系。家校联动机制引入家长参与,增强教育合力。现代信息技术为竞赛活动提供新思路,如开发在线答题平台,举办云端诗词大会等,突破时空限制。竞赛奖励应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结合,树立榜样力量,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次北固山下》的教学为例,可设计江海行旅主题竞赛活动。基础赛环节设置名句接龙,由客路青山外开始,学生接续与山水行旅相关诗句,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考查学生古诗词积累广度。进阶赛设计游子心境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诗中蕴含的思乡情感与现代人旅途心理,一组阐述古代游子离乡情怀,一组探讨现代社会流动性带来的心理体验,通过辩论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精英赛环节举办行旅诗创作,学生运用古诗格律仿写一首描绘旅途景色与情感的诗歌,模仿《次北固山下》意境营造与情景交融手法。赛事进行中,建立行旅积分榜,学生参与各环节获取相应积分,学期末评选山水诗人称号。为营造浓厚氛围可组织江海文化展览,展出学生收集与江河、航行相关诗词、绘画、摄影作品。跨学科融合方面联合地理课程,制作古代水运地图,标注诗中提及的地理位置,感受潮汐变化与航行关系。校外拓展活动组织参观当地江河或航运博物馆,实地感受江海文化内涵。这套竞赛体系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层层递进挑战中,深刻理解并内化《次北固山下》所蕴含的游子情怀与壮阔意境。
结论:游戏化教学应用于初中古诗词积累环节,通过创新课堂设计、情境体验创设及竞赛活动组织等多维度实践,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践证明,游戏化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造轻松愉悦学习氛围,促进古诗词积累由表层记忆向深度理解转变。本文提出游戏化教学模式可进一步扩展应用于其他文学知识积累领域,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未来发展中,需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游戏化教学融合路径,打造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学习体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敏.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22.
[2] 赵鑫宇. 新媒体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 渤海大学,2019.
[3] 王丽萍. 古诗词教学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