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作者

张刘卓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海口 571158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在知识掌握上有所突破,更强调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高中计算机教学,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课程理念下实现高中计算机有效教学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计算机技术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对计算机的有效运用,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编程语言,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强自身的信息素质,为日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计算机教学也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网站设计等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协作来完成任务。在此期间,同学们将学习到与他人交流、合作,并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与领导技巧。在当今社会,人的全面素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计算机高效教学,也是对学生信息素质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检索、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藉由有效的计算机教学,让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并加以筛选、分析与评估,并将所获得的资讯应用于实际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计算机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计算机教学是一门以自学、探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运用计算机教学,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创设教学情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创设教学情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地思考和解决。例如,学习《大数据的特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企业是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用户行为、优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大数据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患者的病历信息来提高诊断准确率,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等。这些生动的例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数据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在高中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分层教学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分层教育不仅能够适应各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 而且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 为各个阶段的学习者提供了有利于自身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发展。并且,通过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中计算机课程应该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例如,在学习《人工智能》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基础扎实;而有些学生则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在进行《人工智能》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讲解更深入的人工智能知识,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编程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设计一个简单的人工智能系统;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从完成一些简单的编程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技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很难真正掌握其精髓。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进行编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且,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尝试、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挑战。

例如,在学习《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数据可视化设计。通过播放一段我国近 10 年人口变化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数据可视化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以近 10 年房价为主题,让学生利用 Excel 等软件制作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热力图、地图等图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可视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据可视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是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优化的过程。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注重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计算机学科上的发展,更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庞伟业 . 提升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J]. 山西教育 ( 教学 ),2024,(08):93-94.

[2] 杨文勤 . 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开展 [J]. 文理导航 ( 中旬 ),2023,(10):25-27.

[3] 王琦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J]. 亚太教育 ,2022,(20):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