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李康凤
吴川市樟铺初级中学 邮编:524500
摘要:本文探讨情境教学法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情况,从实施要点、多元场景创设及教学策略深化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情境教学法实践过程中需把握教学情境设计、主体参与引导以及活动组织安排等关键环节,提出了现实生活场景、历史文化背景及社会热点问题等多维情境构建路径,同时探究情境引入、情境体验与情境反思等教学策略提升途径。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道德认知内化,提升法治意识培养成效。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初中教育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及法治素养重任。传统灌输式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情感认同与行为转化。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学生主体体验与情感激发教学方式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全新活力。该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中思考问题、体验情感、内化认知,进而促进价值观念形成与行为习惯养成。
一、把握情境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精准把握情境教学法实施要点,确保教学效果。教学情境设计须注重真实性与典型性,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素材,避免脱离现实过于抽象或简单化。主体参与引导必须强调学生主动探索与体验,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活动组织者,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与表达空间。活动组织安排需讲究层次性与衔接性,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形成正确认知与价值判断。
情感体验深化要重视学生内心感受,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统一。评价机制构建应打破传统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度、思考深度、情感体验以及行为转化等方面表现。教师还需注意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性设计适合不同认知水平与性格特点学生情境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长与提升。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多元场景
现实生活场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情境类型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道德准则与法律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历史文化背景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深厚素材库,让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感悟道德价值与法治精神演变过程。社会热点问题能引发学生关注与思考,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培养分析问题能力与公民责任意识。构建通过沟通交谈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虚拟但近似真实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体验中加深理解与记忆。此外,走出课堂开展时视频学习等实践性学习也是情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真实社会情境中检验所学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网络改变世界》的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应该构建多元情境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网络与现实生活关系。课前布置学生记录一周内个人网络使用情况,为课堂讨论提供真实素材;让学生直观感受网络技术对信息获取等方面带来巨大变化。组织网络利弊辩论会,让学生分别扮演网络支持者与网络批评者角色,从不同立场阐述观点,辩证看待网络影响。模拟网络欺凌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受害者心理感受,培养同理心与网络道德责任感,设计网络安全挑战赛游戏环节,将网络安全知识融入趣味性竞赛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与安全防范意识。布置网络文明倡议书创作任务,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形成健康网络行为自觉;邀请信息技术老师或网络安全专家进行线上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与问题解答,拓展学习视野。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互联网企业或相关展览,了解网络技术发展前沿与应用实践,增强学科学习现实感与未来感。
三、深化情境教学法教学策略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改变生活》的教学中,情境引入策略注重趣味性与问题导向,可采用悬念设置、故事讲述、问题抛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情境体验策略强调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思考问题或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决策过程,体验创新困境与价值抉择。情境反思策略注重引导学生对体验活动进行深入思考与总结,可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或撰写感悟等形式,促进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情境迁移策略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教师可布置延伸性作业或开展后续跟踪,检验学生知行统一情况。情境互动策略重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创造民主平等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观点,培养包容理解与换位思考能力。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改变生活》主题的教学中,在课堂伊始教师呈现一段关于青少年创新发明改变社区生活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创新思维解决生活难题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创新的内涵与价值,创设问题情境;随后组织创新思维体验活动,让学生分组面对同一生活难题,站在传统思维与创新思维两种立场提出解决方案,体验创新思维带来的可能性与挑战。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方式,梳理日常生活中各领域创新成果及其影响,提升对创新价值的认识;设计微创新实践任务,让学生针对校园或家庭生活中的不便之处提出创新性改进方案,培养问题意识与创造力。组织青少年创新成果展示会,以真实青少年创新案例为背景,让学生分析创新过程中的困难与突破,学习相关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课后布置创新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发现的创新现象及其带来的生活变化,促进知行合一。通过建立创新思维与成果并重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对创新过程进行反思,形成创新意识与能力。
结论:本文从实施要点把握、多元场景创设及教学策略深化三个维度进行探讨,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应用具体路径。正确把握情境教学实施要点是保障教学质量基础,多元化情境场景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深化情境教学策略是提升教学效果核心。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情境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路径,开发更多适合初中生认知特点情境教学资源,构建系统化情境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加科学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雅.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内蒙古:内蒙古民族大学,2023.
[2] 田瑞. 新课程标准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24.
[3] 赵欣桐. 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D].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