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PLC 技术在水利刀闸及电缆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艳荣

372924198106233622

引言

传统水利电力控制系统中,多采用电能生产、传输、消耗等流程、相关一次、二次配电设备(变电站设备等)为主体构成单元,以实现产能、消耗均衡运行管理。然而传统水利变电站控制系统运行、电缆控制管理中仍存在安全性、可靠性难以符合现代电力传输、能耗量大、实时自动化控制等缺点(如水利刀闸控系统制时效精准性不足等)。在此基础上,为提升水利变电站系统、设备质量安全、创新电力设备技术,本文以互联网大数据、自动化技术、实时监测基础为智能传控依据,应用 PLC 技术(综合控制设备)改建水利变电站 110KV刀闸工程。其相较于传统变电站控制技术,PLC 技术在水利变电站控制中具备程序逻辑变更便捷、设备运转速度快、体积小且抗干扰能力出众等优势,不仅有效提升了电缆能量传输、消耗能力,而且有效保障了水利机电单元运行系统安全生产。

1 水利刀闸与电缆控制系统设计

1.1  控制需求分析与系统架构

水利刀闸与电缆控制系统要求具备高可靠性、实时响应和故障检测功能。PLC 技术通过实时采集电流、电压信号,并在中央处理单元进行数据运算,精确控制刀闸和电缆的操作。系统控制包括电流电压监测、启闭操作、负荷调节及故障切断等。PLC 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采集传感器数据,依据程序逻辑进行实时处理与决策。系统架构包括输入模块(采集信号)、中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与控制决策)、输出模块(执行控制操作)和监控模块(实时监控与报警)。PLC 确保水利刀闸与电缆联动,自动调节工作状态,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1.2 硬件选型与控制算法设计

硬件选型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选用西门子 S7-1200 系列 PLC,具有较高处理能力与稳定性,满足水利刀闸与电缆控制的实时性要求。输入模块使用西门子 SM1231 模拟量输入模块,支持多种传感器的精准信号采集。输出模块采用 SM1234 数字量输出模块,确保控制指令能够准确传递至执行机构。系统采用 PID 控制算法实现闭环控制。该算法基于实时误差调节控制量,确保系统精确控制刀闸与电缆的操作。PID 控制公式为:u(t)=Kpe(t)+Kit ∫ 0e(t)dt+Kdddte(t)其中,u(t)为控制量,e(t)为误差,Kp、Ki、Kd 为比例、积分与微分系数。PID 算法能够根据电流、电压等反馈信号调整输出,实现精准的电力调节和设备控制,保证系统在各种操作条件下稳定运行。

2 系统实施与优化

2.1  系统安装与调试

(1)硬件安装系统安装的首要任务是硬件设备的准确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将 PLC 控制器、输入输出模块、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安装到预定位置。确保各个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规范,无误差。特别是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接线要严格按照电路图进行,避免出现电气干扰和信号传输误差。同时,所有电缆应合理布置,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系统初步自检与功能调试硬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初步自检。首先,确认 PLC 控制器与输入输出模块的通信正常。然后,加载控制程序并进行现场参数的初步配置。调试过程中,首先检查各个模块(如水利刀闸控制、电缆调节)是否独立工作正常,确保模块间没有硬件故障。接着,通过模拟实际工况进行联动调试,验证系统各部分能够协调工作,确保 PLC 能够根据实时采集的信号准确控制刀闸与电缆。(3)故障检测与保护机制测试调试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故障检测与保护机制的验证。通过模拟电流过载、刀闸卡滞等故障情况,确保 PLC 系统能够触发报警并执行应急处理。测试系统的故障响应速度,检查是否能够在发生异常时及时启动保护措施,避免设备损坏和系统崩溃。

2.2 性能测试与优化策略

(1)响应时间测试响应时间是系统对输入信号反应的时间延迟,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通过模拟不同负载和操作条件,测试系统的响应延迟,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响应时间 :tresponse=toutput-tinput 其中,tresponse为响应时间,toutput 为输出控制指令的时间,tinput 为输入信号的采集时间。缩短响应时间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实时反应能力,确保控制精度和系统的稳定运行。(2)控制精度测试控制精度是系统运行的核心指标,通过评估目标变量与设定值之间的误差,量化控制系统的准确性。精度优化减少误差,确保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稳定输出。通过优化控制参数与算法,系统能够在各种工况下保持较低误差,提升运行可靠性。

3 实验与应用案例分析

3.1  案例概况

本研究选取某大型水库作为案例,水库位于山区,主要功能为水流调节、灌溉、供水与防洪。水库配备有多级泵站、闸门与电缆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水位变化和需求进行自动化调节。水库的水闸控制系统能够调节最大流量为10000m3/h ,确保在不同水位和流量条件下的有效运行。电力系统负载范围为1000\~5000kW,主要用于调配水库及周边区域的电力供应。水库的自动化系统尚处于手动与自动结合的状态,水位、流量和电力的监控与调节大多依赖人工操作,面临效率与安全性的提升需求。

3.2  运行结果与性能分析

通过对比应用 PLC 技术前后系统的性能数据,能够明显看出该技术对控制精度、响应时间和系统稳定性的显著提升。PLC 系统的引入,优化了水库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表1 展示了在典型工况下,PLC 技术应用前后关键性能指标的对比数据。从表 1 数据可见,应用 PLC 技术后,系统响应时间明显优化。在高负载和高水位等极端工况下,响应时间分别由 150ms 缩短至 45ms,160ms 缩短至 50ms,显著提高了水库系统的实时反应能力。控制精度方面,高负载标准偏差从 0.22降至 0.12,表明误差大幅减少,精度控制要求得到满足。系统稳定性方面,高负载增益裕度从6.2dB 提升至8.5dB,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特别是在负载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系统表现出较高鲁棒性。

结束语

研究表明,PLC 技术显著提高了水利刀闸及电缆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验证了 PLC 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有效性,尤其是在缩短响应时间和提升系统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在硬件选型和控制算法优化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系统联动和故障检测机制方面。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水库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其他水利自动化设施的改造具有借鉴意义。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 PLC 技术在复杂工况下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并推动其在大规模水库和复杂电力环境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亚楠. 河道节制闸自动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D]. 中国矿业大学,2019.

[2] 张剑 . 基于 PLC 的水电站泄洪闸门现地控制系统的研究 [D]. 南昌工程学院 ,2017.

[3] 李萌. 基于组态模式的PLC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 信阳师范学院,2018.

[4] 左毅军 . 水利闸门自动化控制中 PLC 技术的应用探析 [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0(08):55-58.

[5] 雷海 . 分析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管理方法 [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0,4(06):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