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技工院校烹饪专业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改革探究

作者

陈胜姝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摘要:本文聚焦技工院校烹饪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改革问题,分析了当前融合现状及存在困境,探索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及教学方法创新路径,探究实践教学与思政理念有机结合及评价体系完善策略。通过构建完整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培养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一体化,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思想品质同步提升,为技工院校烹饪专业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技工院校;烹饪专业;课程思政

一、技工院校烹饪专业思政融合现状,问题分析

从整体看思政元素植入专业课程呈现碎片化、表层化现象,未形成体系化育人格局。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思政理念及实践经验,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润物无声教育效果。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脱节,教学内容偏重技能训练,忽视文化底蕴传承及职业精神培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价值认同,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度不够。评价机制缺失,缺乏科学考核指标体系,无法有效评估思政教育成效。资源建设滞后,教材中思政资源匮乏,缺少符合烹饪专业特点思政案例库。

学生层面,部分学生对思政内容接受度不高,认为与专业学习关联度低,存在排斥心理。另外校企合作中思政育人协同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实习实训环节思政教育弱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教师思政素养参差不齐,缺乏系统培训,思政教师对烹饪专业了解有限,跨学科协同教研氛围不浓。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思政融入路径探索不足,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学生学习需求。思政元素发掘局限于传统美德、工匠精神等方面,缺乏时代特色及创新性,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学校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及制度保障,未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教学方法创新

技工院校烹饪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应遵循专业特点,挖掘思政资源,实现无缝对接。其一构建课程思政资源矩阵,系统梳理烹饪专业各门课程蕴含思政元素,建立思政资源库。基础课程如烹饪原料学能融入绿色环保理念,讲解食材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烹饪工艺学能渗透工匠精神,强调精益求精态度;中华饮食文化课程能挖掘传统文化底蕴,培养文化自信;烹饪创新课程则融入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潜能。其二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将思政元素有机植入教学各环节。导入环节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典故,激发学习兴趣;知识讲解环节结合历史背景,阐释文化内涵;技能操作环节能渗透职业道德,强调规范意识;总结环节能提炼价值观念,升华思想认识。其三整合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将地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创新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包含思政元素项目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实现知识习得与价值塑造双重目标。如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食制作项目,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技艺,体会文化传承责任。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工作情境,融入职业伦理案例,提升职业认同感。如模拟餐饮服务场景,引导学生体验服务他人快乐,培养服务意识。采用协作学习法,组织小组合作完成烹饪作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责任担当。实施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烹饪背后文化故事,深化情感认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微课、慕课等数字资源,拓展思政教育时空。同时注重教学语言艺术,讲好烹饪故事以情感人,润物无声传递价值理念。整合多媒体资源,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中华美食文化魅力,增强教学感染力。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如传统节日美食文化节,通过实践体验深化思政教育效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教学与思政理念有机结合,评价体系完善

技工院校烹饪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理念有机结合,是深化课程思政改革重要环节。第一实训课程思政融入应精心设计实践项目,将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价值理念融入各实训环节。如开展中华名菜复原实训,引导学生探寻经典菜品历史文化背景,感悟中华烹饪智慧与创新精神;组织地方特色菜研发项目,培养学生乡土情怀与创新意识;实施餐饮节能减排主题实训,强化环保理念与社会责任感。第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思政文化氛围营造,通过布置名厨格言、烹饪伦理规范等环境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价值观。实训室管理制度应体现职业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与自律精神。创新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发挥师徒制育人优势,通过言传身教传递职业精神。举办技能竞赛活动,融入思政元素评价指标,促进技能与素养并重。开展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美食背后历史文化内涵。

第三校外实习与思政教育结合应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选择具有良好企业文化实习基地,制定包含思政要求实习标准与规范。开展实习前思政教育,明确职业道德要求与行为规范;实习中组织交流研讨,分享职业成长体验与感悟;实习后撰写反思报告,总结职业认知与价值观提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思政案例库,收集整理优秀从业人员先进事迹,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分享职业成长经历与价值选择,为学生树立榜样。第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如为敬老院烹饪爱心餐,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开展烹饪文化调研与非遗技艺保护活动,增强文化自觉与传承意识。与此同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全面考察思政成效。设计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指标体系,关注学生思想认知、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变化。开发思政教育成效评估工具,如价值观调查问卷、职业伦理案例分析等,量化评价育人效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提升轨迹。

结论: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探索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路径,探究实践教学与思政理念有机结合策略,能构建具有烹饪专业特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应遵循专业特点,挖掘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未来应持续深化改革,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丰富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健全评价体系,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烹饪人才,为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曾纯,林素霞,罗平平.客家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烹饪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与实践[C]//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铸魂育人·融合创新:思政、党建与文化文艺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2024:174-176.

[2]泮林.技工院校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融合思政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3,(12):102-105.

[3]王庆.课程思政视域下技工院校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