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作者

黄婷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 四川 620000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承载着培养农村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虽然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考察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制约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具体目标包括:构建 " 政府 - 学校 - 家庭 - 社会 " 四维分析框架;诊断农村小学教育在资源配置、师资建设、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质量提升路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农村教育研究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美国通过系列立法保障农村教育发展,如《莫雷尔法案》和《史密斯 - 休斯法案》等,为农村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1]。其采取的”经济激励 + 专业发展”双轨制师资建设策略,通过提供高额补贴(平均每年 5000 美元)和贷款减免政策,有效提升了农村教师留任率。

英国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强调城乡协同,通过 " 学校联盟 "(SchoolFederation)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数据显示,参与联盟的农村学校在教学质量指标上提升了 15-20 个百分点。日本则注重农村教育标准化建设,其《偏僻地教育振兴法》明确规定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确保教学条件城乡均等。在师资建设方面,日本实行严格的教师轮岗制度,城市教师需在农村学校任教3-5 年,这一制度保障了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稳定性[4]。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邬志辉等(2022)通过全国性调研发现,农村小学教育经费虽持续增长,但生均支出仍仅为城市的68% ,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2]。孙闻泽(2020)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较城市低 23.5% ,导致年流失率达 8.7%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5]。

在师资建设方面,茅欣媛等(2024)提出 " 在地化培养 " 模式,通过定向招生、本土培养等方式稳定教师队伍 [6]。黄艳红(2021)的研究则强调,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形式单一等问题,亟需构建适切性培训体系 [8]。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郝世杰(2016)[7] 指出,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发生率( 42.3% )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28.1% )。胡勇等(2009)[9] 早期研究已发现,农村家庭教育投入不足城市家庭的 45% ,这一差距至今仍未根本改变。

(三)研究进展评述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有研究仍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实证研究的样本代表性和数据时效性有待提升;二是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新需求研究不足;三是缺乏系统性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这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共 32 个县(区)的 128 所农村小学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涵盖教育资金投入等方面。

(二)教育资金投入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小学教育资金投入总体不足。2023 年,样本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仅为城市小学的 42% ,平均每所学校年度经费缺口达 85 万元。大部分农村小学的经费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占比高达 89% ,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极为有限。

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38% 的农村小学教学楼使用年限超过 20 年,存在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安全隐患。教室人均使用面积仅为 3.2 平方米,低于国家规定的 4.5 平方米标准,且 62% 的教室采光和通风条件不达标。教学设备购置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不足 40% ,实验仪器达标率仅为 35% ,且 48% 的现有设备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正常使用。

师资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样本学校年人均培训经费仅为 215 元,不足城市学校的 1/3 。近三年来, 68% 的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次数不超过 1 次, 52% 的教师从未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某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反映:“学校五年没有组织过外出培训,只能通过网络零散学习,教学理念和方法很难更新。”

四.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系统调查与分析,揭示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成因。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育在资金投入方面仍存在显著短板,这些问题既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执行偏差等外因素,也与学校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在理论层面,本研究验证了教育公平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学校效能理论在农村教育领域的适用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多主体协同发力:政府应加大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学校需创新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家庭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力量则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支持。在实践层面,本研究提出的提升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小学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覆盖范围和时间跨度有限,未能全面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小学的发展差异。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延长观察周期,并加强对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新兴议题的探讨。相信通过持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 . 素质教育大事记 [N]. 光明网 , 2005-10-12 .

[2] 邬志辉 , 秦玉友 .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 2020-2022[N]. 科学出版社出版 ,2022.12.

[3] 李沐霖. 新时代全周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维度 [J]. 中国军转民 , 2023, (10): 80-81.

[4] 柴新 . 2020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N]. 中国财经报 ,2021-12-02 (005). DOI:10.28053/n.cnki .nccjb.2021.002974.

[5]孙闻泽 .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DOI:10.27149/d.cnki.ghdsu.2020.002240.

[6]茅欣媛, 罗娜, 任兆昌, 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4, 35 (09): 272-275.

[7]郝世杰.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及其对策 [J]. 内蒙古教育( 职教版 ), 2016,(09): 8-9.

[8]黄艳红 . 中国农村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研究 [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106. 179.

[9]胡勇, 杨世贵.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9, (01):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