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丹丹

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 邮编:450000

摘要:本文聚焦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实践,探索构建融通路径、结合策略及互动机制。通过化学课程资源重构,实验探究活动设计,评价体系改革等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培养,职业能力发展与生涯素养提升。化学学科特色与生涯教育目标深度融合,既能提升学科教学实效,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科教育与生涯教育融合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涯教育;融合路径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成为教育发展趋势。高中化学学科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特点,蕴含丰富生涯教育资源,具备与生涯教育融合优势。然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涯教育元素挖掘不足,融合方式单一,实践效果有限。本文聚焦化学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实践,探索构建融通路径、结合策略及互动机制,旨在实现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协同育人目标。

一、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规划融通路径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蕴含丰富职业信息与生涯启示,通过系统挖掘与重构课程资源,构建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与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融通路径。一是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重构化学教材内容,将职业规划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有机化学单元中,可以引入化工行业发展历程,分析精细化工、绿色化学等领域新兴职业群,引导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发展前景,激发职业兴趣与规划意识。同时将化学史融入课程教学,通过科学家成长经历、科研历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职业发展规律,树立职业理想。在元素化学单元中,结合各元素应用领域,引入相关产业链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与职业世界联系,增强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

整合学科内外资源,构建化学课程与职业世界联结机制。通过主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学与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联系,了解跨学科知识在职业发展中价值。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教学中,应当引入工业催化剂应用案例,组织学生调研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技术创新对职业变革影响,培养学生职业规划前瞻性思维。同时构建情境化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职业角色。如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单元中设计模拟水质检测工程师工作情境,让学生完成水样分析任务,深入了解环保行业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形成。还要注重化学课程内容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发展需求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需要。

二、化学实验探究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策略

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应当从实验探究创设入手,通过情境设计、开放式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职业素养形成。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部分蕴含丰富实验探究机会,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扮演科研人员角色,体验完整实验过程。具体而言,应当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主题,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入手,通过比较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情况,归纳活动性顺序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知结论,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思考如何控制变量,记录反应现象,分析反应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与数据分析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分组协作,模拟研发团队运作模式,明确分工职责,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在实验后,组织成果交流环节,要求学生撰写报告并进行展示,锻炼学生专业表达与沟通能力,促进自信心建立。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应当设计“微型电池制作与应用”探究项目,引入绿色能源研发工程师情境,拓展学生职业视野。教师应当提供铜片、锌片、滤纸、电解质溶液等材料,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简易原电池,测量电势差,探究影响电池性能因素。学生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池工作原理,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规律,提出创新设计方案;在实验实施阶段,学生需克服材料限制等困难,优化实验设计,培养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实验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探讨新能源产业前景,了解相关专业就业方向。同时组织学生撰写相关论文,制作多媒体演示,模拟学术交流过程,培养科技写作与演讲技能。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化学学科评价与生涯素养提升互动机制

在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教学评价中构建生涯素养提升互动机制,关键在于突破传统知识考核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鲁科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涉及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测定等知识点,蕴含丰富能源应用背景,应当通过创新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化学能源转化应用价值,培养职业规划意识。一是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如要求学生以能源咨询师身份完成某工业流程能量分析报告,从能源利用角度提出优化建议,评价标准包括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范性、能量计算准确性、优化方案可行性等方面。二是开展探究性评价活动,如组织模拟能源科技展,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可探讨化石燃料燃烧热值差异、新能源储能技术原理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以及现场展示等环节,全面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专业表达水平。还要引入同伴互评与自我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与客观评价素养。

针对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应当设计“新型环保燃料比较分析”综合评价案例,模拟能源探究员工作情境。具体实施过程中,先要组织学生组建探究小组,明确分工;然后提供多种燃料样品及相关背景资料,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测定燃料燃烧热,分析能量转化效率,评估环境影响,最终形成燃料应用推荐报告。评价内容涵盖多个维度:知识应用层面,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能量计算能力;实验技能层面,关注实验设计合理性、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准确性;科学素养层面,评估学生对能源问题认识深度与广度;职业能力层面,考查团队协作、沟通表达、报告撰写等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形式多样,包括过程观察记录、实验操作考核、探究报告评阅、小组展示答辩等。教师在评价反馈中不仅关注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更引导学生分析自身能力表现,发现优势特长,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最大化重要途径。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规划融通、实验探究与职业能力结合、学科评价与生涯素养互动三方面实践探索,构建了化学学科特色生涯教育实施框架。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内驱力,增强学科学习实效性,还能促进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培养,核心素养发展,实现知识学习与未来发展统一。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学科特色生涯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完善实践模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双桂. 融合生涯教育的高中化学课堂实践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33):116-118.

[2] 赵晓娣. 生涯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甘肃教育,2021(5):186-187.

[3] 王丽. 在化学教学中融合生涯教育的策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35):50-52. DOI:10.3969/j.issn.1671-2684.2021.3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