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谢莲
四川省广汉中学
摘要:本文从培养质疑意识、加强论证能力和深化评判性思维方法三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探索如何通过设置疑问情境、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分析如何通过识别论证要素、建构论证过程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论证能力;在评判性思维方法的训练中,重点关注多维度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引导,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质疑意识
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是发展其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基础。以《红楼梦》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表层含义产生质疑。在阅读《红楼梦》选段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在开篇设置太虚幻境这一情节,探究其深层寓意。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表层叙事,培养其探究文本深意的能力。设置相应的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让贾宝玉在梦中看到自己的命运?这种叙事手法有何特殊意义?以贾宝玉形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贾宝玉对待金钏儿的态度为何前后矛盾?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的认知。
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层面的质疑能力,在分析《红楼梦》中的家族衰落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贾府的没落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结果?其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这种质疑有助于学生建立历史的维度,形成更为深刻的思考,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用几点策略:设置疑问情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决疑惑。
质疑的深度决定思维的高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入手,逐步提升到主题思想层面的质疑,比如在分析林黛玉的性格时可以从具体细节入手:为什么林黛玉会对焚诗一事如此执着?这种执着反映了怎样的精神追求?通过层层深入的质疑,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理性质疑的态度。质疑不是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在讨论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时,应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批判或肯定,在教学评价环节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作为评价指标之一,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这样的评价导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
二、加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论证能力训练
在分析《窦娥冤》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引导其学会用充分的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论证能力的训练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之一,以窦娥的辩白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论证过程:窦娥是如何证明自己清白的?她提供了哪些证据?这些证据的说服力如何?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学会识别论证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窦娥的三个诅咒:六月飞雪,热土成冰,苍天震怒。让学生分析这些诅咒背后的逻辑关系,思考其象征意义。这种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建构论证的能力。在讨论剧中的正义主题时,可以要求学生就窦娥是否应该认罪这一问题展开论证。学生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并考虑可能的反驳意见。这种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论证水平。
在论证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强调证据的重要性。以窦娥案件为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窦娥是被冤枉的?这些证据的可靠性如何?通过这样的分析,培养学生重视证据、评估证据的能力,论证能力的训练还包括反驳能力的培养。设计辩论环节,让学生就剧中的争议性问题展开讨论。比如:窦娥的报复行为是否正当?通过辩论,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有效反驳对方观点,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分析剧情发展的因果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这种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评价环节应重视学生论证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可以从论点的清晰度、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严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论证水平。
三、深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评判性思维方法
评判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高级阶段,需要在教学中系统培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文本内容,避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从社会背景、作者意图、艺术特色等多个维度展开评判,从而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辨识文本中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价值意蕴,形成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也是评判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从而培养辨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使其能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的本质,组织群体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思维的碰撞与交流,促进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在评判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注重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和提升。这种自我反思和监控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布置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思维过程的总结和反思,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也能促进其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提升训练的难度和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引导他们在思考和探究中获得成就感,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态度,引导他们在评判时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深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评判性思维方法,需要语文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设有利于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思维品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质疑意识的培养、论证能力的训练和评判性思维方法的深化三个方面进行,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方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作家天地,2023,(33):82-84.
[2]王凤英.刍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语文,2023,(05):2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