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杨美丽
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项目化学习理念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实践应用,通过构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符合语文学科特性教学路径,展示多样化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本文发现项目化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形成。项目化理念引入使教学由静态知识传授转变为动态能力培养,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教学评价由单一结果导向转为多元过程关注,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提供新思路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一、项目化学习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重构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围绕课本展开,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难以持久。项目化理念融入后,教学主体发生转移,学生变为学习主角,教师则成为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学目标也从单纯知识获取转向能力培养,从应试导向转为素养提升。课堂组织形式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转变为师生共同设计、实施、评价项目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与创造性。
项目化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需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项目设计应趣味性强、时间跨度短;中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可适当增加项目复杂度与挑战性。每个项目需设置明确目标,确保内容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如我们班童话故事集项目,学生通过阅读、创作、编辑、出版系列活动,既巩固语文知识,又培养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传统预习-授课-练习-检测模式被项目启动-资源搜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反思评价所替代。单元教材不再简单按课时切分,而是围绕核心主题整合成项目群。比如,围绕爱护环境主题,可将相关课文与实践活动整合为绿色校园行动项目,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撰写倡议书、制作宣传海报等,使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二、项目化学习策略运用,单元整体教学路径优化
优质的项目设计应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符合语文学科特性,具备挑战性与可行性平衡。项目任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单一技能训练逐步过渡至综合能力培养。教学路径优化需突破传统时空限制,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界限,形成立体化学习网络。重视线上线下融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拓展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此外,评价机制改革也是路径优化重要一环,应建立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多元评价体系,关注每位学生个性化成长轨迹。项目化学习强调师生角色转换,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双方共同参与项目全过程,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为例,可设计童话王国探险之旅主题项目。首先,通过绘本剧场方式导入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对童话世界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导学生分组开展童话故事大搜索活动,收集各国经典童话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童话特点。然后,开展小小童话家创作工作坊,学生根据喜爱童话类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进行模仿创作。同时,组织童话人物访谈会,学生扮演故事中人物,接受其他同学提问,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此外,还可开展童话故事续编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喜爱作品进行续写,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童话故事蕴含人生哲理与价值观念,如《卖火柴小女孩》中对社会底层关怀,《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对勇气与智慧赞美,《一块奶酪》中对诚实品质褒扬。项目成果可形成我们班童话故事集,包含故事改编、续写、绘本创作等多种形式作品。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成果展示不仅是学习终点,更是新起点,既检验学习效果又激发继续探索欲望。展示形式可包括实物作品、文本创作、舞台表演、媒体制作等多种类型,如学生自编故事集、班级读书报、校园广播剧、微电影制作、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戏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平台,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学习成果展示应注重真实情境创设,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举办小小图书馆、班级读书会、校园文学节等活动,让语文学习走出教室,融入生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则体现在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等多个方面。项目活动中大量阅读、讨论、表达机会极大提升词汇量与表达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与创作形成审美标准与高尚情操;多元文化主题探究增强文化理解与国际视野。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为例,可设计神话英雄闪耀时跨文化主题项目。该项目旨在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神话异同,感受不同文化魅力,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首先组织神话故事分享会,学生选择喜爱神话故事进行朗读表演,初步感受神话特点。接着开展神话人物图鉴制作活动,学生分组搜集中国、希腊等国家神话人物资料,绘制人物关系图,比较不同文化神话体系特点。然后进行神话人物面对面活动,学生扮演女娲、精卫、普罗米修斯等角色,围绕为什么要帮助人类主题展开对话,深入理解神话人物精神品质。还可开展现代神话创作,学生将古代神话故事背景转换到现代社会,创作新神话故事,展现当代价值观念。最后举办神话故事嘉年华,通过戏剧表演、故事配音、主题辩论、创意手工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在《女娲补天》教学中强调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精卫填海》中凸显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品质;《普罗米修斯》中突出反抗权威、追求自由勇气。通过跨文化比较,学生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又开阔国际视野,形成尊重多元文化态度。
结论:项目化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学习实效性。项目化理念引导教学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从单一学科限制走向综合素养提升。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融入项目化学习,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审美感受、文化理解等方面均有显著进步。然而,项目化教学推进仍面临时间安排、资源整合、评价标准等现实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实施方案。未来可进一步关注不同年级学生项目化学习特点,探索更加精准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新思路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浩.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小学教学研究,2025(1):57-58,62. DOI:10.3969/j.issn.1006-284X.2025.01.019.
[2] 高艳.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21.
[3] 杜美芳.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究[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