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李梅
颍上县第十一中学(第十一小学)2362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业设计优化问题,分析当前作业设计现状,探究核心素养融入作业设计路径,构建科学评价机制。传统作业设计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机械、评价片面等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层次递进、主题整合等方式可实现核心素养与作业设计有机融合;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全过程跟踪、形成性评价为核心评价机制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本文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作业设计新思路,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理念已成为指导教学实践重要理论基础,然而现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核心素养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纵观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情况,普遍表现为形式单一、内容机械、难度划一等问题。许多教师仍习惯于布置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等传统作业,这类作业虽然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与层次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盲目追求作业数量,忽视质量,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些问题根源在于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作业设计理念滞后,缺乏科学指导与系统规划。
作业评价机制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评价标准单一、方式简单、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很多教师仍以对错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采用简单打分或等级评定方式,忽视学生思维过程与创新表现;批改方式呆板,缺乏有效引导;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学生自评互评价值,这种评价机制难以全面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无法为教学调整提供有效依据。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亟需突破传统束缚,寻求创新路径,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二、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路径
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采取多元化策略,实现作业价值最大化。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这些维度融入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进行整体规划。作业设计应突破传统套路,创设真实情境,提供开放任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情境化作业能够将语文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具体策略包括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等,任务驱动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项目式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主题式学习则跨越多个学习单元,整合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理解文化意涵,形成系统思维能力。同时,作业设计应体现差异化与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实现个性化成长。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为例,应当设计一系列核心素养导向作业。围绕智慧解决问题主题,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我也能解决”难题。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曹冲巧妙解决称象问题故事,感悟蕴含智慧。然后布置生活中难题调查作业,让学生访问家人或朋友,收集他们遇到与解决难题经历,记录在智慧故事本中,培养学生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接着组织创意解决方案活动,提供若干生活中简单物理问题,如“怎样不用尺子测量桌子长度”“怎样分辨生鸡蛋与熟鸡蛋”等,鼓励学生设计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制作成图文并茂说明书。最后举办智慧小达人班级展示会,每组学生展示其方案,并进行实际验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一系列作业既巩固了课文知识,又拓展了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思考乐趣,培养创新精神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不仅习得语言知识技能,更形成积极思维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机制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机制应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维度、全过程、重发展评价体系。作业评价不仅关注知识掌握程度,更应聚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发展水平、文化理解深度及审美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表现。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形成立体评价网络,全面捕捉学生发展轨迹。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包括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互补,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全面;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评价量表、成长档案袋、学习日志、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作业评价应注重及时反馈,针对学生表现给予具体、明确、有建设性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作业评价还应体现差异化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水平评价标准,避免简单比较,关注个体进步。
以小学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作业评价为例,应当设计多维度评价方案。围绕此课文主题,学生完成阅读感悟与创意续写作业后,评价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语言表达方面,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情节,表达清晰流畅;思维发展方面,评价学生是否能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理解故事深层含义,进行合理想象与推理;情感态度方面,考察学生是否能感受小女孩遭遇,产生同理心,表达人文关怀;创新能力方面,评价学生续写故事创意性与合理性。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设计评价量表,包含上述维度具体指标,学生根据量表进行自评;然后组织小组互评,同学间交流作业,按照评价标准互相评价,提出建议;接着教师进行点评,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给予改进建议;最后举行感悟分享会,选择表现突出作业进行展示,促进交流学习。每位学生作业评价结果记入语文素养成长档案,定期整理分析,形成学生个人发展轨迹图,帮助教师把握学生成长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结论: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重要方向。通过分析现状,探究融合路径,构建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未来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将核心素养融入作业设计全过程;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提供专业支持;探究单位应深化理论探索,为实践提供指导。只有多方协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作业设计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付珍宁. 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拓展阅读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4(20):126-128.
[2] 胡萍萍. 作业赋能减量提质——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尝试[J]. 语文教学通讯,2023,1262(28):56-58.
[3] 李玉琪.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分析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 科普童话,2023(22):134-136.